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從《皇都電姬》探討香港語言文化消逝的未來

  • 時間:2022-08-23 13:1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從《皇都電姬》探討香港語言文化消逝的未來
音樂劇「皇都電姬」由台灣阮劇團和香港劇場空間跨海聯合製作。(圖:中央社資料照片)

自反送中運動以來,台灣有不少民間團體表態支持香港人的遊行示威運動,當中不乏一些藝文團體,兩地合作過不少戲劇、展覽活動。台港兩地的藝文交流逐漸變得更頻繁,部分人試著從歷史片段中,找到彼此面臨的共同議題,以台灣的歷史相比擬香港面臨的困境,試圖一起找出一個理想的未來。

語言消逝是共同議題

曾經歷離散的族群,無論是移民或短暫遷徙,語言隨文化消逝是共同議題。語言是文化的根,離開以後,你還記得你的母語多少呢?

最近有一齣台港合作的戲劇——《皇都電姬》,它的故事可以拆解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皇都篇」,靈感來自香港北角的「皇都戲院」,當年主要放映很多經典廣東話港產片,已於2020年拆遷;另一部分是「電姬篇」,演的是臺南麻豆的「電姬戲院」的故事,代表著臺語電影的風華歲月,2018年以「原電姬館」的名義公告為臺南市歷史建築。《皇都電姬》是來自嘉義的阮劇團與香港的劇場空間合作,以兩地著名戲院與本土電影彼此交互探討一個共同議題——母語文化的消逝。

「皇都電姬」以台灣走過禁說台語歷史,「寓言」香港未來也可能因政治限制而禁止説粵語。(桑咖攝影/阮劇團提供)

其中「皇都篇」以元宇宙的框架譜出了對香港未來一個有趣的想像。劇中的元宇宙重現了港片經典,演員的造型和對白設計塑造了香港電影《英雄本色》為藍本的角色MARK哥,他說著的是未來已消失的廣東話。我們或可以想像,若未來的香港文化消失了,可能在元宇宙重現,人們可以從電影、文本、紀錄中摘取記憶來建構一個虛擬的香港,但要理解當中重要的內涵、信念、以及情感表現,還需要記得母語。

語言瀕危 失根的文化

遷徒、移民是現今許多人面對政治動盪、戰爭作出的選擇,但移居造成文化傳承的矛盾,或會使原本的母語喪失傳承的機會。經歷遷移成為少數族群後,人們為了他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經濟效益和便利性,會偏向學習主流的語言,原因是使用當地主流的語言可提昇他們職場競爭力,或在日常生活中亦利於他們融入當地的社群。為了更容易適應移民生活,移民的後代或不再使用他們上一代的母語。

政權的轉變,亦可能打壓弱勢語言,在歷史上,政府、學校都有過禁止、抹滅少數語言的紀錄。自1999年起,香港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開始製定「普教中」(學校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的目標,卻遭到社會、教育界強烈反對。至今,香港的中小學教育已擴大實施「普教中」計劃,以普通話取代廣東話(粵語)作為中文科的主要教學語言,未來對廣東話的打壓會更加嚴重,全面「普教中」始乎勢在必行。

語言,蘊含族群的文化及歷史軌跡。母語消滅再難讀懂舊有的文化,歷史便容易被人遺忘,更深層的是,人們將失去原有的身份的認同。因此,母語保育是這一代香港人的議題。

製造動力 流行文化誘使語言學習

在日漸全球化的世界,人們不只為了謀生、經商需求而去學習一個語言,潮流文化也讓人產生對某個語言的學習動力。近二十年韓國文化產業的崛起,韓劇、流行音樂、電影等韓國文化滲透我們的生活,不少人也會為了追星、追潮流而去學習韓語,可見流行文化確實有效於語言文化宣揚。

早在多年前,中國大陸亦開始彷效韓國製作各式類似的綜藝及音樂節目,吸引了不少台港兩地的歌手到當地發展,到後來發展出如「抖音」等社交應用程式,台港兩地的年輕人也開始紛紛追上潮流使用。記得我曾到台灣東部的某所學校,那裡的小學生卻會唱Beyond的廣東歌,甚至一字不漏地把歌詞背頌出來。相比要他們學習英文,他們對學習廣東話反而更有興趣,那是歸功於流行文化。雖然他們看的是中國大陸的音樂節目,卻難以想像當節目中歌手翻唱一首廣東歌,會驅使他們去學習一個新的語言。

流行文化可能是一種文化侵略手段,當國家投資文化產業,我們很難阻止它的發生。不過,流行文化亦可能是一個語言保育的出路,持續支持香港文化產業,或是製造本地的偶像,其實是對文化輸出、語言保育帶來正面影響的。

作者》甘甘 香港人,目前在台。寫在台見聞同時又會說起香港往事。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