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香港雜記】港式俗語─「事頭婆」

  • 時間:2022-09-23 17:37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香港雜記】港式俗語─「事頭婆」
在1997年香港回歸前,香港人口中的「事頭婆」也代表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AFP)

「事頭婆」這個港式俗語,距離我這一輩的人們有點遙遠,但從長輩口中聽到又會有種莫名的親切感。在生活中,「事頭婆」普遍是「老闆娘」的稱呼,但在1997年香港回歸前,「事頭婆」也代表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事頭婆」的由來是香港殖民地時期政府公務員對她的稱呼,當時香港公務員名義雇主都是時任英國君主,所有政府總部、警署、立法會都會高掛有英女王的肖像。在殖民時期,英女王到過香港兩次,一次是1975年為期4天的訪問,女王與王夫菲利普親王馬不停蹄,到訪大會堂、紅磡地鐵站,甚至到愛民邨走入港人家庭,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又穿着高跟鞋到街市與檔主問好,親民得教人驚訝,就算人群在非常接近她的距離哄動觀摩,她身邊亦只有2-3個貼身的工作人員,不會大排陣勢,自此「事頭婆」的稱呼亦從民間廣泛流傳。「事頭婆」第二次訪港則是在1986年,即中英聯合聲明簽定兩年後,似是對港人的最後道別。

英女王去世象徵香港一個時代的終結

2022年9月8日,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辭世,有近五百港人當晚在英國駐港領事館門外聚集,人們亮起燭光前來悼念,並將燭光、鮮花和卡片放在女王遺像前。一些人透過手機觀看國葬直播畫面,有人在場揮動英國國旗,一些人帶樂器奏起英國國歌。不少港人不惜在酷熱下排隊4個小時,只是為了進入領事館簽寫弔唁冊,因獻花沒有時間限制,鞠躬致意者在領事館外聚成人海,綿延不絕。悼念者包括香港老中青三代,他們都懷念女皇親切和藹的形象,讚揚女皇一生勤政愛民,因此特意向女皇表達最後敬意和懷念。在台灣這邊,英國在台辦事處設置弔唁處予民眾弔唁簽名。除了在台英國僑民和台灣民眾,現場也出現不少香港人,以鮮花和留言向女王致意。女王過去高貴、優雅又親民的形象,吸引不少港人特地前來表達懷念,感謝女王為香港和英國的付出,直言「她代表香港的一個時代」。

不少在港英政府管治下成長的香港人,仍然對英女皇在1975年和1986年兩次訪港時有著深刻印象,聽我媽說,以前電視台「收台」時播放的不是我熟悉的電視檢驗圖 ( 由不同色塊組成,中間有個大圓的圖 ),而是《天佑女皇》,然而對於像我這種90後出生的香港人而言,英女皇又與我何干呢?於我而言,印有女皇肖像的硬幣和紙鈔肯定是首當其衝,從小我就好愛收藏各種錢幣。普通版的香港硬幣背後只有洋紫荊,有些特別版的有「女王頭」在硬幣背後,有些有英國皇家徽章,非常注目,用鉛筆素描時亦特別漂亮。

香港新時代將由年輕人開創

即使部分香港年輕人不是在英殖時期長大,也會自己翻查香港歷史,作為參考比照當下。不同時期的管治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斷。有些香港年輕人悼念女皇,可能是一種「情感和理性的表達」,對於過去美好的想像的一種不捨得。有指此現象是一種「戀殖」的現象,但對於普羅的香港人來說,可能是出對昔日的懷緬,長輩口中所說的黃金時代、繁華盛世,電影中見到的五光十色,都是一去不復還的感覺,英女皇彷彿就是這些文化、歷史意涵的象徵,她的逝去似是一個時代的終結。當然時代的終結必然連接著開始,到我們這一輩就是時代的拓荒者,創造新的年代的重擔亦交到我們手中。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