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拜登東南亞之行 對中國出招

  • 時間:2022-11-16 12:43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拜登東南亞之行 對中國出招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13日出席東亞高峰會接受媒體採訪。(AFP)

「拜習會」,全球矚目,兩國領袖握手8秒,各自9人上桌。東西兩強出手,誰一路「發」?誰能「九五至尊」?

美國對華強硬態勢未改變

從國內政治角度來看,中共「二十大」結束,習近平個人意志貫徹金字塔權力階層,鬥爭型意識形態持續輸出對內政策,即使人民抗議不斷、外資感到害怕;對外,攻勢再起,「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直指美國陣營「缺口」。歐盟領袖國的德國總理蕭茲與豪華企業團的訪中,讓習近平露出笑容。

拜登也露出笑容。國內期中選舉,民主黨比預期好,儘管共和黨取得眾議院。無論如何,檯面上的期中考卷,題目問的是國內議題。在針對中國層面上,華府精英背後的推手是「華盛頓共識」:美國必須努力因應北京的挑戰。

歐巴馬政府的「再平衡」被視為戰略東移,其「制衡中國」的趨勢更具體形成於近年來華府精英的醒悟:中國夢以美國夢為敵,一方面企圖削弱美國在亞洲與全球各領域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力求在未來高科技產業中占據主導地位。此等關係民生與國防的戰略產業優勢,中國可令美國屈膝,一舉登上「九五至尊」大位。在制衡中國的趨勢下,支持台灣作為因應中國挑戰的夥伴,也成為美國的主流認知。

拜登的印太戰略,貫徹「華盛頓共識」,也通過期中考,讓美國人民買單。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2022年美國人對中國的反感已經超過8成,4月時有超過6成的美國人視中國的影響力為主要威脅,10月時有超過6成的美國人認為中國對美國的安全乃軍事威脅。

管控競爭

拜登從上台以來,他與其核心幕僚多次公開強調,美中是競爭非衝突。早在2021年,拜登已提及美中必須要加築「防護欄」,防止兩國失控演變全面衝突。此次拜習會的溝通與劃紅線,一如過往。

不過,拜登的競爭說,有個重要條件,乃是在不傷害美國利益(或言:與美國利益一致)的情況下,兩國方可討論合作事宜。從國際角度來看,俄烏戰爭持續,北韓又持續飛彈試射,台海和平顯得重要。畢竟,台灣對美國乃全球而言,戰略地位相當重要,地緣權力上,位居第一島鏈;利益角度來看,科技產業的中樞;認同歸屬而言,台灣民主轉型與鞏固,備受國際社會讚揚。

歷經8月中共對台軍事封鎖以及「二十大」習近平專制更甚且對台鬥爭意味十足。對美國而言,中共因內政不穩而拿台灣開刀祭旗,美國不樂見。兩國元首會晤的歷史脈絡因素,乃是拜登在權衡成本下的明智決定:管控台海穩定。

中共因內政不穩而拿台灣開刀祭旗,美國不樂見。兩國元首會晤的歷史脈絡因素,乃是拜登在權衡成本下的明智決定:管控台海穩定。(圖:白宮)

因此,「拜習會」的存在,對拜登而言,所謂的「不變」必是近來的老生常談:三個公報、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以及反對改變現狀;但「變」的是,拜登更關切反對現狀,尤其針對中共對台動武部分,畢竟近年來,台美兩國間的信任與實質交往程度大為提高,台灣的不挑釁也確實讓國際社會看到。

「拜習會」的討論台海和平,更在於釋出美國的保證乃具有「可信度」。美國的對台的承諾以及現在的具體做為,其實包括台灣在內的所有美國盟友(歐盟、印太盟友)以及整個國際社會都在看。此舉更是關係著美國作為一個全球領袖的可信度,更影響到美國處理其他議題上的可信度以及他國是否配合。

印太戰略出招

從歐巴馬第二任以來的美國戰略東移並未改變。不過,拜登雖承襲川普制衡中國的印太邏輯,戰略上卻有調整。

拜登的印太戰略重視盟友,「二三四五」夥伴陣營為明顯標誌:地區盟友雙邊同盟;澳、英、美(AUKUS)與美、日、韓三邊夥伴;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以及「五眼聯盟」(FVEY)。

拜登的印太戰略重視盟友,圖為今年5月在東京舉行的「四方安全對話」峰會。左起為澳洲總理艾班尼斯、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印度總理莫迪。(圖:取自艾班尼斯推特)

饒是如此,拜登深知印太重心豈能忽略東協。東協乃代表中小國家的集體,各有內政問題且政府非民主色彩濃厚,經濟強調觀光以及對外貿易,社會文化多元,加上又有西方強權殖民的歷史經驗,據此,東協具有「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避險」特色,在意「內政不受干涉」以及「亞洲自主」。   

此等特色的東協,容易成為中共突破美國國際制衡的「缺口」。拜登此次到訪東南亞,不僅從東協在意的經濟面著手,且提升與東協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涉及到經濟以外的層面。

尤其,歐盟領袖國德國總理蕭茲日前訪中,這代表包括歐盟在內的全世界存在著對中國有著「不與中國脫鉤」、「不隨美國起舞」(所謂:戰略自主)的現實主義風格。這也讓中國找到裂解美國制衡戰略的「缺口」。

因此,拜登此次在東南亞登場的「拜習會」,對印太甚至對歐盟,具有主動出招,化消習近平「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作法。

拜登不出席APEC

拜登不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顯示APEC乃一個約束力弱、鬆散且議題過於廣泛的經貿合作討論平台的特色。多年來,APEC被框架於經貿領域,其重要性也頗有被「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兩大區域經貿協議,以及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包括印太經濟架構)所取代。值得提起的是,APEC的特色,也是中國多年來有意的策略所致。

對拜登而言,拜登參與二十國集團(G20)、東協,加上印太戰略的「二三四五」夥伴陣營布局等,其實已經針對制衡中國進行全面的前進部署,精準度與範圍已比APEC更廣泛。

台灣是APEC的會員 拜登不參與是否對台灣有影響?

從局勢來看,不信任中國以及制衡中國是主旋律,差別在於美國等如何化消國際上一直存在著嚮往中國經濟誘因的投機取巧。拜登的印太戰略,一來強調印太區域的軍事投入;二來強化與台灣的雙邊實質交往程度,已經近乎「準同盟」程度,進一步拉高台灣制肘中國的實力與地位;三來拉印太與歐洲盟友關心台灣問題,把台灣的生存與發展置於國際上。前述,更可反映在華府主動在「拜習會」前釋出公開訊息:美方會對台灣做會議簡報結果,請台灣放心。

作者》賴榮偉  政大法學博士、大學助理教授、台灣地方發展暨對外交流促進會理事、企業顧問、專欄作家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