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香港娛樂產業能拒絕中國資金嗎—談中港合拍片

  • 時間:2023-03-30 00:1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香港娛樂產業能拒絕中國資金嗎—談中港合拍片
近來香港有不少劇情片佳作引起討論。圖為港片《正義迴廊》。(圖:正義迴廊臉書)

最近的港產片可說在華語市場聲勢浩大,不但有最新的科幻巨作《明日戰記》,還有《正義迴廊》、《毒舌大狀》等劇情片佳作,而《毒舌大狀》甚至成為了港產片的香港票房新高。作爲一個熱愛藝術文化的香港人,香港電影有此等成績當然令人感到萬分驕傲,甚至讓筆者有種錯覺,認為香港本土電影的復甦指日可待。

在80至90年代,港產片在台灣可說是炙手可熱,一些熱門的港產片如周星馳的笑片等,更是在台灣的電視台中不斷重播,成為眾多台灣人的時代回憶。而然,在輝煌過後,近年來的「港產片」卻是更多地包括了眾多中國演藝界人士,像以前般全港班子的演藝作品越來越少,往往在演員表上都會有一些對岸的知名演員做一個頗為重要的角色,而電影的取景也會囊括一些中國的地點,而電影投資方亦會多了一些由簡體字拼湊而成的影視公司。

到底這些打著「港產片」旗號的中港合拍片是什麼時候開始浮上檯面的呢?這就要從中國的電影制度說起。在2003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中共政府為了應對可能面對的西方電影市場衝擊,便修例允許民營電影公司製作、發行與放映電影,自此中國便不再只有國企可以拍片。在同年,中國與香港簽署了《內地與香港建立更緊密貿易關係的安排》(CEPA)亦有有關影視產業的相關協議,其中包括:

1. 香港電影不受進口配額的限制,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進出口分公司統一進口。
2. 合拍片等同國產電影待遇,不過,合拍片故事情節或主要人物須與中國有關。
3. 在電影工作人員組成方面,香港主創人員不受限制,而中國演員比例不得少於影片演員總數的三分之一。

其中,中港合拍片不受進口配額的限制與同國產電影待遇,可說是對著香港影視資本市場有著最致命的吸引力:票房與利潤。在當時香港流行文化的耀眼光芒下,在中國上映的中港合拍片其與香港本地票房的差距可以動輒超過10倍。在逐利爲主的影視資本市場,中國市場的人口基數無疑有著無比巨大的吸引力。但巨大的利益面前,電影藝術可能就要有些讓步了。中國廣電局的審查,讓每個電影均須有個「偉光正」的結局,警匪片更是如此,罪犯必須最終被捕,而警察亦不能是反派。久而久之,利益巨大的合拍片開始佔據香港的本土電影市場,而港產片獨有的「港味」亦在這些合拍片的審查制度中漸漸消磨殆盡,實屬可惜。

不過,筆者對香港本土電影的未來亦並非感到絕望,近年因一連串的政治運動導致香港年輕一代本土意識興起,連帶著香港影視行業的年輕從業人員亦開始注意中資對創作內容的影響。我們可以在近年看到如周冠威等優秀的新生代本土導演,亦有《毒舌大狀》、《正義迴廊》、《十年》、《少年》等本土優秀作品。說不定這正表示著香港本土電影開始脫離了中港合拍片的桎梏,迎來了一個再次屬於香港藝術市場獨有的時代,筆者對此也充滿期待呢!

作者》阿朵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