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一帶一路國家陷債務陷阱 中國撒幣反成紓困救星

  • 時間:2023-04-12 13:0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楊明娟
一帶一路國家陷債務陷阱 中國撒幣反成紓困救星
中國推出「一帶一路」倡議後,透過大型基礎建設專案擴大在各國影響力,而與中國合作國家則是債務纏身,而中國則反以人民幣貸款提供緊急信貸藉以紓困這些國家。(美聯社/達志影像)

過去10年間,中國向一些亞洲、非洲和歐洲國家提供巨額貸款,透過大型基礎設施專案擴大在全球的影響力,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之一。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許多和中國合作的國家如今債務纏身,中國以人民幣貸款提供緊急信貸,反成為主要紓困者。

中國撒幣紓困 欠缺透明度

根據3月28日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在2008年至2021年期間,中國砸下2,400億美元,援救22個因參與「一帶一路倡議」而債務纏身的國家。隨著一帶一路國家越來越無力償還貸款,中國紓困的金額也跟著飆漲,並且是用人民幣貸款來降低對美元依賴。

這份報告是由世界銀行(World Bank)、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美國威廉與瑪麗學院(College of William & Mary)所屬研究實驗室「援助數據」(AidData)共同提出。

報告指出,儘管中國的紓困規模仍小於美國或國際貨幣基金(IMF),但已成為許多開發中國家尋求緊急資金的關鍵參與者。

但中國的貸款更為隱秘,大部分操作和交易都在公眾視線之外。這反映了世界金融體系變得「較不制度化、透明度降低」。

中國央行並未披露與其他外國央行的貸款或貨幣互換協議的數據;中國國有銀行和企業也沒有公佈向其他國家貸款的詳細資訊。

報告的共同作者帕克斯(Brad Parks)表示,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衡量中國紓困貸款的影響,特別是中國人民銀行管理的大型貨幣互換協議,「北京已建立一個新的全球跨境紓困貸款體系,並以不透明和不協調的方式進行」。

中國的紓困貸款主要集中在中等收入國家,佔所有貸款的五分之四,主要是因為他們對中國央行的資產負債構成威脅;低收入國家則常常被提供寬限期和貸款延期。

中國成中低國家主要借貸者

報告指出,2010年,中國海外貸款組合中只有不到5%是支援陷入債務困境的國家。

到了2022年,這個數字飆升至60%,反映出北京加大救援行動的力度,在許多一帶一路計畫回報不如預期之下,已漸漸放棄基礎建設投資。

大多數貸款是在研究的最後5年(2016年至2021年)期間發放的。

在2,400億美元的紓困貸款中,1,700億美元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互換協議。另外700億美元則是由中國國有銀行和企業借出,包括石油和天然氣公司。

報告發現,大多數從中國貨幣互換協議獲得資金的國家,都深陷金融危機,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加劇了這些問題。

例如,阿根廷在與債務奮鬥幾十年後,於2014年和2020年違約。隨著外匯儲備減少,巴基斯坦的貨幣崩潰。斯里蘭卡也在2021年向中國借錢。隔年,經濟和政治危機爆發,燃料和藥品等基本商品實施配給,人民走上街頭進行暴力抗議。

參與一帶一路 陷入債務泥淖

中國的紓困並不廉價。研究指出,中國人民銀行要求的利率為5%,而國際貨幣基金紓困貸款的利率為2%。

報告作者之一、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賴恩哈特(Carmen Reinhart)表示,「中國最終是在拯救自己的銀行,這就是為何會踏入國際紓困借貸的風險業務」。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宣布一帶一路倡議,被視為中國迅速崛起為全球大國的延伸。

此後的10年間,中國每年在基礎建設專案投入數十億美元。根據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f Foreign Relations)的數據,截至2021年3月,已有139個國家簽署了一帶一路倡議,佔全球GDP的40%。而中國外交部的數據則顯示,「一帶一路」的投資已達到近1兆美元。

但資金短缺和政治阻力使某些專案停滯不前,而一些專案則是因環境事件、貪腐醜聞和勞動違規而停擺。

在一些國家,越來越多人對過度債務和中國影響力等問題感到擔憂,也指責「一帶一路」是一個廣泛的「債務陷阱」,目的在控制當地基礎設施。

借款國財務困境恐難解

自二戰結束以來,國際貨幣基金與美國一直是各國紓困貸款的主要來源,如今中國儼然已成為負債國家新的重量級紓困救星,特別是對具有地緣政治意義或擁有大量自然資源的國家。

中國對外貸款往往附帶保密條款,使其規模與內容充滿不透明性,利率相對也比其他國際援助架構更高,恐使債務國財政惡化而更依賴北京,對國際金融與貨幣體系造成多極化、制度化程度下降與不透明等負面影響。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2021年中國的緊急信貸有超過9成以人民幣結算,北京可藉此進一步擺脫依賴美元作為全球通用貨幣。當透過所謂貨幣互換協議從中國央行貸款人民幣時,負債國將人民幣保留在中央儲備,用美元償還外債。

紐約時報認為,這類金融作法使借款各國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更加密不可分,因為除了向中國購買商品及服務外,這些人民幣將無處可用。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