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台港生活】對台式飲食的記憶

  • 時間:2023-04-21 15:41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台港生活】對台式飲食的記憶
鹽酥雞 (圖:Benoît Prieur, CC0)

以前在香港的時候,我對台灣飲食的印象大多數都是非常美好的,第一個就是珍珠奶茶。在我國小的時候,香港開始出現台式奶茶連鎖店,例如Comebuy、歇腳亭,到後來開始越來越多競爭對手 – 貢茶、珍煮丹、茶湯會等,都是香港人耳熟能詳的台灣手搖品牌。那時候我跟同學們都對珍珠奶茶為之瘋狂,下課都會走個20分鐘從學校到店家,還因為不夠錢而集資去買一杯珍珠奶茶。那時候價格大概是$18港幣 ( $72台幣 ),而且店家還推出集點卡,買滿十杯送一杯。只能說我們這群學生都敗倒在這個促銷策略之下,真的會因為優惠而不斷去買珍珠奶茶,因為一杯珍奶其實很飽,有些女生會用珍奶當午餐,那時候什麼健康問題都沒有在考慮,好喝夠爽就好。直到有一陣子香港有飲料被驗出使用過量塑化劑,其中一些手搖飲料也在名單之中,台式手搖的風潮才冷卻下來,但長遠來講還是無阻香港人對手搖的愛,如今手搖店依然百花齊放,也出現了不少香港「土炮」的手搖品牌。


珍珠奶茶 (圖:Unsplash)

對台灣飲食的第二個印象,一定是台灣家傳戶曉的魯肉飯。在香港的茶餐廳,平時點「特餐/常餐」可以選一種醬汁 ,小時候可以選的醬汁多數是醬油汁、黑椒汁、蕃茄汁、玉米汁、蒜泥汁等。到國中的時候,有些茶餐廳開始出現「肉燥汁」,那麼新奇的東西當然要點來試試看,一試發現這醬汁驚為天人,雖然肉末和香菇的份量沒有很多,但都吸收了醬汁的精華,每一口都有澎湃的味蕾剌激,加上有淡淡的酒味,第一次吃的時候根本沒有時間驚嘆,因為我要襯熱趕快把它吃完,總之那時候開始對於台灣的美食就多了一份遐想。


魯肉飯 (圖:midnightbreakfastcaf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

對台灣飲食的第三個印象,對台灣人來講也是很日常普遍的,就是炸雞排跟鹽酥雞。第一次聽到台式炸雞排也是因為一家連鎖的餐廳 – 豪大大雞排來到香港了。那時候他們標榜「比臉還大的雞排」,我暗暗想著這肯定又是騙人的廣告方式,但因為同學們都很有興趣,於是被迫要跟著去一探究竟。結果去看到一大串的人龍,有人拿著剛炸起的雞排拍照,還真的比臉大 ! 應該有茶餐廳的炸雞排三倍大,於是我們又一齊排隊集資買一份來吃,那外酥內嫩的口感、惹味的胡椒和辣椒粉,真的是一試難忘,除了雞排太大有點難咬之外,幾乎可以說是毫無破綻,鹽酥雞也是從這種開始接觸到。

在我還未踏足過台灣前,我對台式味道的第四個印象,就是現在已經完全融入香港飲食的部分,不論男女老幼都會吃到的八方雲集煎餃。本來餃子在香港也不是什麼特別東西,大部分的茶餐廳、粉麵店都有賣水餃麵,煎餃比較常見於街頭小食店,尤其是做學生生意那種,因為煎餃比較香,而且適合放在比較便宜的外賣紙袋裡,方便吃又節省成本。八方雲集的出現在香港又捲起一股吃煎餃的潮流。首先在台灣的煎餃叫「鍋貼」,聽起來已經比煎餃更新鮮和特別 ; 然後八方的煎餃的形狀呈長條型,感覺比普通餃子大,煎出來底部有一大塊金黃的脆皮,而且有更多的脆皮把一排餃子黏住,那層薄皮吃起來非常鬆脆口感一流,單算這兩項已經嬴了普通的餃子幾條街以上。再加上餃子的價格、調味、款式、其他食品和包送的台式飲料或湯點,完全征服了當時的食客,每次去到八方雲集還真的看到各方客人雲集,非常厲害。


八方雲集鍋貼 (圖:Ray Yu, flickr, CC BY-NC-ND 2.0)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