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談談中國的「瓦房店化」

  • 時間:2023-05-28 15:0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談談中國的「瓦房店化」
瓦房店化一詞首先由中國歷史學家劉仲敬提出,喻官僚文化導致當地無法發展自身技術,只能靠引進外國技術來遮掩弊端。(示意圖/美聯社/達志影像)。(示意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瓦房店化」?瓦房店其實是中國遼寧省轄下的一個市,這個地區在滿洲國時期是製造滿洲國軸承的中心地,其製造品被供應用於製造飛機和一些重要的軍事用途。後來,瓦房店便用來形容一個地區無法或是沒有發展自身技術,只有引入外來技術作出生產,外來技術撤出後,只能用較次的技術生產較為劣質的產品。瓦房店化一詞首先由中國的歷史學家劉仲敬提出,旨在批評中國腐敗的官僚文化導致當地無法發展自身技術,只能靠引進外國技術來遮掩這種弊端。

香港的工業發展早已沒落,自然談不上什麼瓦房店與否;藝文產業雖然較早前年代息微,但是仍有很多優秀的創作人守住防線,雖有劣化但亦不能說是「瓦房店化」。但我們將鏡頭轉向中國,故事就完全不同了。中國可說是「瓦房店化」的大始祖。無論是晚清的北洋水師還是共產主義底下大躍進中的全民大煉鋼,都可以說是「瓦房店化」的完美案例。筆者並不是說中國無創新,但是筆者很同意劉仲敬教授的觀點:中國腐敗的官僚文化導致當地無法發展自身技術。在人人可欣賞的藝文類產物,我們可以很明顯地見到中國電影娛樂界的停滯甚至倒退。

以古裝電視劇為例,近年新的古裝劇劇本新意欠缺,妝容服飾一成不變甚至突兀,劇情台詞酸腐,和當年的《仙劍奇俠傳》、《康熙王朝》、《鐵齒銅牙紀曉嵐》等佳作無法相比,無論是整體美感還是文字功底都有所倒退,而中共仍然要對本就倒退的電視業加設更多條框。劉教授的論點可說是在此完美展現。

再看看台灣的電子業發展,早期的台灣電子業發展也經歷過一段瓦房店化時期。在80年代,不少現在聞名國際的電子業公司當時居然在做翻版電玩,賭博機小瑪莉、盜版紅白機,甚至盜版蘋果電腦等,甚至還曾經被蘋果、任天堂等公司跨境提告。雖然賺了不少錢,但是台灣的技術人員和公司們並沒有因此停下腳步。他們深知技術的重要性,並努力鑽研電子業的生產技術,最終脫離了瓦房店化的魔咒,並成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電子業龍頭。

筆者認為,舶來技術本土化的過程一定會有劣化的性質存在其中,吸收一個外來的技術或藝文特性需要時間和人才,沒有技術斷層的畢竟只是少數。要將外來變成本土,少不了的是外來物撤出後本地人對其的探索、發展和重構,這個外來物才有可能變成本土的產物。無論是工業技術、航天技術、音樂或是電影,在華人國家均是舶來品。但是這些「技術」在經過本地人的探索和努力,均變成了自身的產物,甚至有些方面被本來的外來技術更加精進,只有無法發展自身技術才會令自己變為「瓦房店」,產品的劣化只是過程,並不能看到這門技術會否真的變為「瓦房店」。只有真正發展自己的技術,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東西,才可以稱得上是擁有這項技術,不論這項技術是否外來。

作者》阿朵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