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遭網路霸凌者自殺傾向顯著提高 董氏基金會籲訂專法

  • 時間:2023-06-16 11:28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劉品希
遭網路霸凌者自殺傾向顯著提高 董氏基金會籲訂專法
董氏基金會16日舉辦2023「停止網路霸凌日」宣導記者會。(劉品希 攝)

每年6月第三個週五是國際「停止網路霸凌日」,董氏基金會今天(16日)舉行記者會表示,全台2.5%青少年有被網路霸凌的經驗,推估全台高達2.8萬名國高中生曾被網路霸凌,其中近2成因此出現自我傷害的企圖,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呼籲政府制定專法,防止霸凌行為。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指出,根據基金會2022年的調查顯示,全台2.5%青少年有被網路霸凌的經驗,1年內被網路霸凌者,5成對生活有影響,近3成感到孤單,或出現情緒不穩、易怒、躁動不安,其中18.8%的青少年有自我傷害或自殺的企圖;以2022學年度國高中職生113萬人換算,高達2萬8,250名青少年曾被網路霸凌,5,311人有自我傷害的企圖,而國外研究指出,遭受網路霸凌與青春期早期的自殺傾向有關。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近年網路霸凌現象越來越嚴重,對青少年身心影響非常大,現有的民法與刑法雖有事後救濟與處罰機制,但網路霸凌已經發生,且未成年人尋求救濟的能力遠低於成年人,他呼籲政府訂定專法,防止、嚇阻霸凌行為。他說:『(原音)事實上,網路網路以學校來處理這些問題是無能為力的,那以準則來處理這樣的問題基本上是事倍功半,所以我們認為應該是要想辦法能夠制定一個針對網路霸凌的重要法規。其實對於同樣的誹謗或妨害名譽這些行為,對於有些成年人而言,法律能夠規範範圍的強度是遠遠不及於對於青少年的保護可以規範的強度的。』

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指出,青少年遇到網路霸凌時,可能會出現憂鬱、焦慮、無力感和無價值感,父母若觀察孩子常流連網路、飲食睡眠不正常、心情明顯低落等,很可能是遇到網路霸凌的問題。她建議父母教導孩子培養網路素養與安全,維護自己在網路上的隱私權,遇到任何緊急事件,一定要即時告知可信任的大人,討論因應對策。

葉雅馨表示,調查發現,若旁觀者發聲,有50%的機率可讓霸凌者停止行為,今年的「停止網路霸凌日」共有20位名人特別拍影音及貼文響應,包括球星林書豪、歌手陳零九等,董氏基金會也與全台10所學校合作,呼籲民眾正視網路霸凌造成的傷害,並幫助網路受害者,別只是旁觀。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若需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生命線專線「1995」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