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港版國安法三年 匿名報告:香港公民社會未消亡

  • 時間:2023-06-30 11:52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王照坤
港版國安法三年 匿名報告:香港公民社會未消亡
台灣人權促進會、香港邊城青年、台灣香港協會、民間司改基金會等民間團體30日公布一份由香港行動者匿名研究團隊發表的「國安法後:香港法律/非法律手段審查手段研究報告」 (央廣記者王照坤 攝)

台灣人權促進會、香港邊城青年、台灣香港協會、民間司改基金會等民間團體今天(30日)舉行聯合記者會,公布一份由香港行動者匿名研究團隊發表的「國安法後:香港法律/非法律手段審查手段研究報告」。香港邊城青年祕書長馮詔天(Sky)表示,中國政府或香港政府一直都想利用人們對於未知的恐懼,讓公民不敢發聲或行動,但從這份報告內容可知,香港公民社會並未消亡,且需要外界更多支持。

香港邊城青年祕書長馮詔天表示,這份研究報告指出,香港在後國安法時代,審查機制以「來自政府法律手法」、「來自政府非法律手法」、「來自非政府的非法律手法」等三種方式產生作用。「來自政府法律手法」意指港府透過法律手段達到審查目的,並進一步以維護國安為理由推動各方面修法,以此擴大並細緻化政府限制公民活動的權力。

「來自政府非法律手法」是政府部門在審核補助或場地時對申請方進行政治審查,或約談、騷擾公民團體行動者;「來自非政府的非法律手法」則像是企業或民間團體的自我審查,或用特別方式限制他人公民權利。馮詔天說:『(原音)不管是中國政府還是香港政府,他們都想利用這種大家對於未知的恐懼,想要讓大家不會勇敢地去發聲、去行動;我們從報告裡面或是我們一直都知道,在香港本土裡面,的確是還有很多人在努力,香港的公民社會經過國安法之後,其實是化整為零了,是一個碎片化,它可能是地下化的。』

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桑普表示,這份報告的結語指出,目前在大規模審查下,公民社會成員難以高調發聲,導致不少海外人士誤以為香港公民社會已經消亡,但「香港仍有在地的公民社會參與者,嘗試發展出更靈活方式繼續他們的工作,並需要更多支持」。

桑普指出,該研究團隊期望國際社會在困難時期持續關注香港,並以更靈活方式跟在地公民社會保持連結,另也可透過國際交流、專案合作等方式,與仍在堅持的在地公民社會成員同行。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