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從中共金融體制演化看黨國制度

  • 時間:2023-07-17 18:4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從中共金融體制演化看黨國制度
中共黨國金融體制的改革只是調適極權體制,更有效壟斷資源,延續專制和擴張。(示意圖/路透社/達志影像)

今年3月底,中共印發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方案),這個方案頭條是組建中央金融委員會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自1998年,中共已經建立了各種類似的金融監控機構,為什麼還要在黨內重新增加這類機構?這反映了黨國制度的什麼特點?

1.金融體制更集中在黨內官僚機構中:更加集權和擴張

1998年,中共也曾成立過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主要任命黨國金融部門機構官員,應對當時的亞洲金融危機。2003年,這個機構解散。在此之後,中共仍以黨國的一套人馬、兩個牌子監管金融行業,而對外以國務院形成了主要的金融監管機制:人民銀行管控債券、貨幣、外匯、票據、黃金等,證監會和發改委監督管理證券公司,銀監會管理信託,保監會管理保險公司和私募基金。這些監控和管理機構看似都是國務院的組成部門或直屬機構,而實際上都由內部中共黨組或黨委控制。2017年,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隨後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併為銀保會。

依據《方案》,中央金融委員會代替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代替銀保會; 擴大證監會許可權,除了監控證券外,還囊括了過去由發改委對企業債發行審核的功能; 撤銷人民銀行大區分行和縣級支行,人民銀行總行直接管理省級銀行,保留地市一級支行。此外,《方案》規定了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地方派出機構為主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這都顯示中共以黨內官僚機制更多地代替國務院機制,對國務院組成部門的調整以及新機構的創立,使權力更集中在中共黨內的金融機構中央金融委員會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手中,將政府機構表面的金融領導權直接轉移到中央委員會,由中共最高層政治局常委會最終決定更全面的金融政策和實施方式。

加上以往的中央財經委員會,以及2018年以來公佈的一系列金融管理措施如《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資金管理規定》和今年7月初公佈的《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顯示了中共金融監控的演化特徵,以黨內官僚機構和法規全面強化控制金融行業。

中共也藉助金融體制更集中頂層的特點,試圖使用金融槓桿包括人民幣國際化在全球建立更大的影響,更集中投資和收購具有地緣政治和戰略重要性的外國企業,增加低收入和中等負債國家對中國的進一步依賴。同時,更有效使用在中國開業的外資銀行,這些外資銀行總資產只佔中國銀行業總資產的極小部分,以國有銀行進一步壓縮外資銀行對中國的影響,而藉助這些外資銀行和其他合作的外資金融機構,規避其他國家安全審查對中共收購當地企業的限制。

2. 極權下持續的金融欺詐和危機更加不可避免

中共預防金融危機,將金融全面納入維穩體系已經超過了二十年。但是金融欺詐引發的抗議活動仍然此起彼伏,如近兩年恆大債務危機和河南多家村鎮銀行弊案。從中央和地方快速增加的債務看,雖然中共對行政官僚組織的分解和重組以及強化中央集權, 但是並不能解決金融欺詐和危機問題,而債務轉移於民間承擔的方式也保持不變。

中共每年都會向全國人代提交一份中央和地方來年預算。在人大橡皮圖章批准之後,沒有任何機制對預算之外過度借貸的行為進行問責。中共目前重點投資實體科技經濟,並支出超過經濟增長的軍費,因此,中共集中的監管機制不會制止這類行業的過度預算活動。而這類行業以及相關部門的中共官員通過盜用和挪用資金,使監管競爭、監管套利加劇,而王雪冰、賴小民和蔡鄂生案例所體現的金融制度性任意發債、套取財富、監守自盜的現象數見不鮮。中共官僚機制的部門利益,如同國務院和各級政府一樣,也會使用槓桿融資創造「預算外」收入,以財富管理產品、信託產品和其他高回報、高風險的影子銀行籌集資金。

3.改革話術掩蓋真相:國庫通黨庫及權貴私庫

中共黨國金融體制的改革只是調適極權體制,更有效壟斷資源,延續專制和擴張。雖然中共極權機制在不同時間有所側重,但是其目標都是經濟剝削、社會控制以及國際擴張。金融作為榨取民間財富的重要工具,從中共黨國各機構、各級政府的財政收入、稅收增長、預算外收入以及中共各級官員和裙帶網的財富快速增長可以觀察,國庫通黨庫和權貴私庫。而改革的話術,試圖製造虛假的合法性,中共也更深陷絕對權力、絕對腐敗之中。

作者》邵江  1966年出生。北大數學系期間,是北大「民主沙龍」主要成員,八九民運爆發後成為北高聯常委,「六四」後被捕入獄十七個月。1997年輾轉流亡海外。為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政治學博士,現居英國倫敦。2017年曾來台在中研院擔任訪問學者。是「華維藏團結會」發起人。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