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溼度、PM2.5高 恐易罹患心血管疾病

  • 時間:2023-08-25 11:14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劉品希
溼度、PM2.5高 恐易罹患心血管疾病
蘇大成(右)與曹崇銘研究發現溼度與PM2.5都會造成心血管疾病風險。(劉品希 攝)

台大醫院今天(25日)舉行記者會公布最新研究,研究結果除了一般民眾所熟知的溫度低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研究也顯示相對溼度高、細懸浮微粒(PM2.5)也對心臟血管造成風險。 

民眾都知道冬季時天氣寒冷易誘發心血管疾病,但可能不知道環境濕度高、細懸浮微粒(PM2.5)也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

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與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副研究員曹崇銘針對城市氣候溫度、相對溼度、PM2.5空污的季節性變化對心血管健康效益進行相關研究,研究結果登上國際期刊。根據研究數據,季節效應顯示冬季增加心血管負擔,此外,環境溼度高時,汗水蒸發較慢、體溫升高,導致血管舒張、血壓降低,且心率增加,濕熱環境會讓人感到虛弱。蘇大成說:『(原音)在我們這篇研究所看的到,台北市的春夏秋冬的比對當中,我們看到了濕度如果增加的時候,你的血壓會下降,收縮壓、舒張壓,主要是舒張壓會下降,那這個下降之後,其實會讓我們覺得很虛弱,那你溫度上升的時候,你血壓也是下降,所以溫度加上濕度的改變之下,一個人就會變得很虛弱。』

台大研究也發現,PM2.5空污同樣顯著影響血壓,當PM2.5每增加1μg/m3,手臂舒張壓會增加0.36mmHg,中心動脈舒張壓會增加0.45mmHg,因此,PM2.5空污可能會增加城市上班族的心血管併發症。

蘇大成建議,夏天應將室內溫度控制在23度至27、28度間,冬天則建議不要低於18度,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室內低於18度定義為要調控的溫度,因此建議在夏天、冬天適時開冷氣與暖氣,這也有去除濕氣的功能。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