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流動的身份認同—從差異中尋找自我

  • 時間:2023-08-31 21:3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流動的身份認同—從差異中尋找自我
移民海外的香港人,經常會面臨身分認同的問題。圖為香港機場離境大廳。(資料照片/中新社提供/中央社)

近年來,香港社會動盪不已,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潮。不少香港人選擇了文化相近、相對自由的台灣作為一個移動選項,這不僅對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帶來轉變,也體現了身份認同的流動性和可塑性。

我們很相似卻很不一樣

香港人抵達台灣後,很多人面對著「我是誰」這一核心問題。雖然台灣和香港在語言、食物、甚至部分文化符號上有不少相似之處,但在這些表象之下其實隱藏著不少差異。例如,台灣人的中文跟香港人的中文雖然都是繁體中文,寫的文字幾乎都是一樣,但在日常使用的口語是完全不一樣的。香港人說的是港式粵語,許多「中英夾雜」的情況;但台灣中文說的是國語(華語),很少有英文的,也很常會把英文翻譯或音譯成中文,即使沒有口音的情況,在語言表達上還是有一定的差異。

除了語言及文化的差異,更深層的問題可能源於身份認同,許多香港人在台灣會面對一種「兩頭不到岸」的狀況:即使在台灣拿到某種定居身份了,但基於香港人在台灣沒有家族、沒有歷史、沒有根,很多時候對台灣人來說始終是「外來者」。

香港人在台灣的下一代,他們在身份認同上的問題更加多元和複雜。這群年輕人不僅要在父母的香港文化與台灣社會文化之間找到平衡,還必須面對與台灣同齡人不同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經驗,他們在學校會學習台灣文化、歷史,可能與台灣朋友共同參與各種活動中;但回到家裡,又可能會聽到父母說港式粵語,還有談論他們在香港的過去和家庭故事。

台灣人接觸真實的香港人:反思自己的身份認同

有趣的是,反觀一些台灣朋友因近年的香港社會運動,可能多了接觸來台生活的香港人的動機及生活經驗,有部分台灣人也會開始反思自己的身份認同。例如,今年暑期期間有香港人在台組織,在全台灣舉行了名為《香港八月》的文化節,串連台灣各地的香港文化活動,當中有一些公開分享的香港人。一些台灣人在接觸香港人之後,感受到彼此的差異後,反而會反思自己的身份認同,在接觸更多香港人的環境下,他們可能更會意識到自己的「台灣特色」,這樣的體驗反而影響了自己身份認同的反思,他們發現可能原來沒有想像中與香港人那麼相似。

身份認同都是一個非常可塑和多變的概念。特別是在快速變化的社會和政治環境下,人們的身份認同會不斷地被重新塑造和定義。身份認同永遠都是一個「進行式」的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反思和理解。總而言之,無論是在哪裡,我們都應該以更開放和多元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身份認同這個永無止境的探索過程。

作者》甘甘 香港人,目前在台。寫在台見聞同時又會說起香港往事。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