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碳費收多少? 專家建議「量出為入」、多餘排放費率提高

  • 時間:2023-10-20 14:0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劉品希
碳費收多少? 專家建議「量出為入」、多餘排放費率提高
針對碳費費率,專家建議「量出為入」,並考慮扣除基本排放量,拉高多餘排放的徵收費率。(圖:Unsplash)

台灣將於明年1月1起徵收「碳費」,碳費費率至今未獲共識。環保團體主張起徵價應為一噸新台幣500元,至2030年逐步調升為3千元,且無優惠費率;專家則建議「量出為入」,由政府先訂出減碳所需經費,再換算收取費率,並考慮扣除基本排放量,拉高多餘排放的徵收費率。

台灣明年進入「碳有價」時代

「氣候變遷因應法」已於今年2月15日公布施行,其中新增「碳費」徵收機制,環境部將於明年1月1日起徵收碳費,第一階段徵收對象為二氧化碳年排放量達2.5萬噸的製造業及電力業,經盤點全台共有512家排碳大戶,業者須於後年、2025年繳交碳費。

外界相當關注碳費費率,環境部將設置碳費費率審議會,由審議會依我國溫室氣體減量現況、排放源類型、排放量規模、自主減量情形及減量效果,綜合衡量國際碳定價實施情形及我國產業競爭力等因素,於明年第一季提交審議會討論後決定費率。環境部長薛富盛日前提及,每噸碳費將高於10美元、約新台幣300元,且未來將朝向漸進式調高,希望每2年檢討一次碳費費率,但也強調碳費由審議會決定。

環團主張起徵價500元 無優惠費率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受訪指出,根據美國環保署去年12月的最新研究,每噸碳排放所造成的外部成本高達190美元、約新台幣6千元,對照台灣之前所提碳費起徵價每噸新台幣300元,僅佔外部成本的5%,因此,經參考國際作法,六大環保團體包括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主婦聯盟、台灣環境規劃協會,一致支持國內碳費起徵價為一噸新台幣500元,並逐年調升至2030年每噸3千元。他說:『(原音)為什麼是500元的部分,其實是因為新加坡在2024年的碳稅它是每噸570元,2022年的時候韓國的碳交易價格大概是每噸540元,大概是這兩個依據去談為什麼我們是希望台灣在起徵價是500元,到2030是要調到3千。』

林彥廷並表示,環保團體主張不該設定優惠費率,他們認為企業自主減量後,便可繳交較少的碳費,不該再為企業「開後門」,提供優惠費率,否則將失去汙染者付費、外部成本內部化的原有精神。他說:『(原音)假如企業他原本就是,他排碳大概1萬噸,他自己減量就減了,就變成9千噸這樣子,今天優惠費率又可以讓他從1噸可能原本是500塊,又變成是可能變100塊這樣子,但就是我們覺得這給企業優惠太多了,原本其實你自主減量這個技術,你減了1千噸,你其實就省了500乘以1千噸的錢,那為什麼又多這些、又給他們那麼多優惠,讓他們變100塊去收這個錢。』

專家建議「量出為入」 先訂總額再收費

長期研究氣候變遷經濟分析、環境成本會計分析的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則指出,徵收碳費的目的是減碳,而非財政目的,環境部應該先規劃相關減碳工作需多少經費,才跟企業收錢,而非先收錢再規劃怎麼用。

李堅明指出,目前企業的減碳成本一噸至少新台幣5、6千元,多則上萬元,若真要促使企業減碳,就必須收取相對應的碳費,但新制開始啟動時,不可能訂定那麼高的費率,否則企業無法負擔。他建議「量出為入」,目前國內約500家排碳大戶,每年排放總量約2億噸,環境部應先規劃須多少經費投入減碳工作,再計算每噸應收取多少碳費。他說:『(原音)你要量出為入,你要用多少的錢,那產生多少的減碳,來跟企業收這個費用。那剛剛只是舉例,那如果他需要100億,那因為要花100億也不那麼容易,那一定要講清楚,那你就可以收一噸50塊;那如果你要花的是1000億,那你就可以一噸就可以收500塊。』

扣除基本排放 多餘碳排調高費率

除了「量出為入」,李堅明也認為應該要扣除企業的基本碳排,例如設定8成是基本排放量,這8成不收碳費,多出的2成排放才收費,且可徵收較高的費率。他說:『(原音)譬如說簡單講,今天有一個企業他排放了100噸,那如果你定義成有80%是他的基本排放、他生產需要的以現階段,那未來當然要淨零,那以現階段他可能排放80%,然後他需要減20%,所以這20%多排的部分,你可以跟他收碳費,那這個碳費可以收高一點,因為你只有收他20%,你可以訂500元、訂800元、訂1,000元。』

針對多餘的碳排量,李堅明建議費率比照韓國,他指出,目前韓國碳權交易市場價格每噸介於新台幣600元至900元間,台灣費率可訂在此範圍內,以維持我國企業與韓國的競爭力。

李堅明表示,碳費上路的前3年,可訂定較高的企業基本排放量,譬如9成皆為基本排放量免收碳費,之後逐年下降,也就是須繳交碳費的排放量比例逐年提升,費率也可同步調高。

碳費費率是一大考驗,訂得太高將引發企業反彈,訂的太低則失去減碳意義,李堅明認為費率必須高於國內減碳成本,才能迫使企業自主減碳,如果無法訂定如此高的費率,便只能先採取量出為入、多餘排放才收費的方式,當費率越接近減碳成本,企業便會努力減碳。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