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威權主義擴張 那些人權無法到達的地方

  • 時間:2023-11-29 22:14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威權主義擴張 那些人權無法到達的地方
去年11月底,上海許多年輕人聚集在烏魯木齊中路悼念新疆火災死者,並高舉白紙要求解封與反獨裁。(資料照片:Twitter)

中國對人權的解釋往往與西方的理解有所不同,經常強調集體利益高於個人權利,有些官媒更以監控疫情的成效歸功於中共推祟集體主義的基礎,來貶低西方國家提倡人權與自由。

然而,隨著全球化的推進,這種二元對立的觀念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尤其在過度的集體主義往往剝奪許多人權的時候,對社會產生的負面影響尤其深遠。去年,中國北京政府控管疫情的清零政策,也激起了人民對政府高壓手段的矛盾和衝突,許多人在疫情期間面對很多因政策而帶來的糧食及生存問題,更被嚴重剝奪了行動的自由,在中共官逼民反的情緒下,導致2022年發生一場全國性的抗議運動——「白紙革命」。

人權其實是普世價值,應超越國界和文化的差異,而不是在中西文化的框架視為二元對立的概念。

人權作為普世價值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瓦薩克的三代人權論。人權的進化從17世紀的自由權和財產權開始,發展到19世紀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權利,最終達到20世紀中葉的集體權利,包括環境權和發展權。隨著時代的變遷,雖然許多現代性的問題與過度的個人主義相關,但人們對於權利的理解和需求也在不斷發展和變化,提倡民眾有更多政治參與,以及擴大社會對政策討論的空間,才能在制定政策時更完善個人權利及集體利益的平衡。

「被失蹤的人」與「被失蹤的人權」

今年六四前夕,在香港一座擁擠的人行天橋上,一名23歲來自中國大陸的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博士生曾雨璇,因計劃展示紀念天安門事件的「國殤之柱」巨型橫幅而被逮捕和監禁六個月,刑滿後她被香港政府遣返中國,卻從此下落不明,她的母親回到中國後亦失去聯絡。這不僅是一個中國有為青年的個人悲劇,也是一個時代的象徵,標誌著極權侵害人權的問題不但在中國發生,更一路蔓延至香港,凸顯出中國極權主義擴散對於人權狀況的種種威脅。

中國女學生曾雨璇因計劃懸掛「六四」橫幅被判入獄六個月。(資料照片:X平台)

曾雨璇的遭遇不是孤立的案例。2015年,香港銅鑼灣書店的五名相關人士接連「被失蹤」,而隔年一名瑞典維權人士在央視上「被認罪」後被驅逐出境;1990年至今,更有超過500名台灣人在中國失蹤,超過1000名台灣人被任意逮捕。這些數字不僅是冰山一角,也是一個警鐘,提醒著全世界對這片土地上的人權狀況保持警惕。聯合國的普遍定期審議(UPR)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國際社會可以對中國的人權記錄進行檢視,這些事件背後的共同因素是中國當局措辭含糊的國家安全規定,用來任意逮捕、起訴和監禁那些被視為威脅的人士。

曾雨璇的故事,以及香港人、台灣人甚至任何人在中國被失蹤和濫捕的事件,都在提醒我們要正視擴張的極權主義讓人權正慢慢消逝。人權是所有人與生俱有的權利,人權保護不僅是法律和條約的責任,更是每一個人,無論國籍、文化背景,都應該追求和捍衛的共同價值。

作者》甘甘 香港人,目前在台。寫在台見聞同時又會說起香港往事。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