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若水會說話祂會說什麼?《水曰》特展反思水資源議題

  • 時間:2023-12-01 10:33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若水會說話祂會說什麼?《水曰》特展反思水資源議題
美國紙纖維藝術家艾婕音(Jane Ingram Allen)(右)與版畫藝術家潔米・塔巴克(Jami Taback)(左),首度在台灣聯手展出36幅大型垂吊長條紙纖維裝置作品〈在深水之中-我們同舟共濟〉。(江昭倫 攝)

氣候變遷已經成為全球關注話題,藝術家也不能自免於外,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即日起推出《水曰Water Says》特展,邀請三組國內外藝術家,透過藝術創作,展開一場與「水」的對話,反思水與人及自然關係以及水資源議題。

如果有一天,水也像人一樣可以說話,祂會說什麼?「自己人Mutualism」策展團隊應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邀請,特別在歲末策劃了《水曰Water Says》特展,邀請三組藝術家從「氣候變遷」和「水再生」兩個角度切入,帶來周遭生活的觀察感受。

曾擔任多個台灣重要自然藝術季發起與策展人的美國紙纖維藝術家艾婕音(Jane Ingram Allen)與版畫藝術家潔米・塔巴克(Jami Taback),首度在台灣聯手展出36幅大型垂吊長條紙纖維裝置作品〈在深水之中-我們同舟共濟〉,藉由手抄紙加上不同的印刷版畫技巧拼貼在一起,上頭有不同顏色,還有火燒痕跡、龍捲風等符號,呈現兩人在加州生活時,感受到氣候變遷、旱災而導致野火等生活經驗,而當中繩線交錯也傳達人及環境及水資源之間的連結,息息相關。

長期關注環境的新世代藝術家陳聖文,以刺繡作為創作媒材,過去主要結合一些廢棄垃圾融入作品,這回新作〈人造免疫〉,則是以台中老家旁旱溪整治「大康橋計畫」中增置的人工濕地植物作為關注對象,利用檢測河流中化學物質污染程度的試劑顏色深淺程度方式,將色彩暈染在纖維布料上,觀察污水造成的顏色變化,再以大康橋人工濕地植物造型,透過刺繡呈現在染布上,放置於壓克力夾板中,以高低不同垂吊方式展示,在看似美麗視覺圖像的背後,讓觀眾省思關於河水、污染、植物與人的關係。陳聖文:『(原音)可能過往在外面看到這些植物的時候,我們可能都它們當成野花野草,就是走過、路過、看過就忘了,但是透過展場、透過作品的表現,我們好像可以把我們的注意力拉回來,把我們視角專注看這些作品,甚至去認識它們(植物),了解它們在人類工業排放或是民生上面的排放廢水之後,它們是怎麼樣為我們的環境,為我們自然去守護。』


新世代藝術家陳聖文,以刺繡作為創作媒材,以溪水作為異材質天假的染料,暈染在纖維布料上,體現污染造成的水體變化。(江昭倫 攝)

藝術家李欣芫則利用收集污水廠的聲音,串起「台南市」與美國「聖荷西市」之間的對話,帶來〈The Waste and the Darkness〉與〈The Related,Us〉兩件作品,以聲音、影像和繪畫轉譯「水再生」的循環工程技術,試圖探討自然資源與人類再造技術中的矛盾與共存。

策展團隊代表洪秉綺表示,這次特展是希望藉由藝術家的作品闡述發聲,從水的視角看待生態、污染與暖化議題,三組藝術家都是長期對環境有所關注,同時在作品呈現上也兼顧視覺美感,但作品背後其實放入許多種子觀點,期待透過與觀眾的對話,引發更多討論與省思。

《水曰》特展即日起至2024年3月2日,在台中陸府植深館展出。


藝術家李欣芫利用收集污水廠的聲音,以聲音、影像和繪畫轉譯「水再生」的循環工程技術,試圖探討自然資源與人類再造技術中的矛盾與共存。(陸府植深館提供)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