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共考核港府動員力不合格 區選投票率創史上新低

  • 時間:2023-12-12 16:1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中共考核港府動員力不合格  區選投票率創史上新低
香港10日舉行「愛國者治港」下的首次區議會選舉。 (路透社/達志影像)

一場選舉,大家最關注甚麼﹖正常情況下,答案必定是「選舉結果」,然而,香港在剛過去的周日舉行了一場不尋常的選舉,眾人的關注點不在結果,而是聚焦在投票率上。正如筆者早前撰文提過,今年區議會選舉修例改制後,民主成份大減,參選人須經篩選方可「入閘」,民主派人士一律被拒諸門外,最終候選人「清一色」既紅且左,因此誰人當選都一樣。港府在選前無所不用其極催促選民投票,最終卻創下區議會選舉歷屆最低投票率,僅得27.54%,政客經常說「選票會說話」,那麼沒有選票是否代表人民對殘缺不堪的選舉制度作無聲抗議呢?

投票率「保三」是中共對港府動員力考核

一個未選前已預知結果的選舉,投票率對於官方而言有何重要性﹖讓我們先回到2021年,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周年時,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北京發表講話,對治港者提出五點要求,其中一點是「善於團結方方面面的力量,做有感召力的愛國者」,意即動員群眾的能力。今年4月,夏訪港6天進行「全方位調研」,不像以往中國領導人般走馬看花,而是花了不少時間聽各界匯報,近距離觀察李班子的表現,及至區議會選前一個月,港府三名副司長到深圳向夏寶龍匯報工作,內容包括區議會選舉。政壇耳語,中共利用今次區議會選舉測試港府的動員能力,作為香港「由亂及治」,人心回歸的證明,下屆管治班子誰人可以繼續留下,誰人要收拾包袱走人,這是其中一場考核。三名司長11月見完夏寶龍回港後,明言港府要「無所不用其極」、「空群而出」加大力度宣傳,呼籲選民投票。

2021年的立法會選舉是香港所謂「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場選舉,當時政府及建制派鐵票盡出,投票率為30.2%,有135萬人投票。因此三成投票率被認為是建制支持者的基本盤,故「保三」成為是次區議會選舉動員力的指標。結果出來連2021年的基本盤也流失不少,投票率只有27.54%,投票人數不足120萬,是香港自1982年有區議會選舉以來投票率最低的一次,如果與2019年民主派大勝的那場區議會選舉比較,當時有超過294萬名選民投票,投票率71.23%,兩者更相差近44個百分點。

奇招盡出催投票  加時作賽亦枉然

為了提高投票率,港府斥鉅資與人力推出所謂的「區選夜繽紛」、「區選繽紛日」以及七台聯播群星大匯演等活動吸引市民留港投票,同時軟硬兼施指令近18萬公務員參加投票,如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公開說,公務員出政府糧而不投票是荒謬的,又製作投票心意卡在選民投票後送上,惹來出示心意卡作投票證明的質疑。正因港府奇招盡出,選舉日出現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如網上有人以500港元出售「投票心意卡」讓有需要人士「應急」,又例如傳媒拍到多個票站門口都有人拿著心意卡拍照,《明報》訪問到一位拍照的七旬長者,記者問他為何要拍照,他回答說用來作投票證明,記者追問他要向何人證明,他說:「誰人都好,當然是養我的那位啦。他有米派呢。」

不過,港府出盡吃奶的力氣仍無補於事,直至投票日晚上7時半,投票率僅得24.53%。及至晚上7時42分,官方稱電子選民登記冊出現故障,在8時12分啟動後備方案,改用正式選民登記冊印刷本發出選項票,並將投票時間延長一個半小時。有陰謀論指「故障」是預先寫好的戲本,旨在推高投票率,筆者沒有任何證據,對此不作任何評論,但半個小時的延誤,「加時」一個半小時,難免令人思疑有順水推舟之嫌。奈何天不從人願,最終三成不保。

自圓其說的香港故事

香港特首李家超在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提出要「向世界『說好香港故事』,說出真實的香港好故事,讓世界看到香港的光芒。」香港這幾年有多「好」,不用說,世人都有目共睹了。港府的「說好香港故事」更像是自圓其說,李在區選翌日表示「區議會選舉圓滿成功舉行」、「選舉氣氛熱烈」,但被問到投票率低卻未有正面回應。至於建制政黨、政客則理由多多,合理化史上最低投票率是正常的,有人說電子選民登記冊故障令部份選民投不到票;有人說選民知道候選人都是愛國人士,哪位當選都有信心,所以不投票;更多是似是而非,指投票率不代表制度有缺憾云云。明明選民反應冷淡,票站水靜鵝飛,打開香港報章卻是另一番景象,報章頭條包括《逾百萬市民踴躍投票 選賢能造福社區 區選圓滿成功 由治及興新里程》、《老少傷健各階層 身份同樣是選民 齊投票撐優質民主 地區治理開啟新篇》,俗語說得好,只要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作為香港人聽到這些人自說自話,自我感覺良好,實在令人臉紅耳熱,尷尬非常。

作者》余知宜  在香港從事傳媒工作二十多年,走訪社會各界,目前在台,不忘記者初心。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