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以哈戰爭屆滿3個月 加薩未來何去何從仍未知

  • 時間:2024-01-08 11:02
  • 新聞引據:採訪、BBC,CNN
  • 撰稿編輯:吳寧康
以哈戰爭屆滿3個月 加薩未來何去何從仍未知
以哈戰爭屆滿3個月。示意圖。(路透社/達志影像)

當以色列在去年10月7日遭到巴勒斯坦伊斯蘭運動組織哈瑪斯(Hamas)史無前例的突襲重創時,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採取致命回擊並摧毀哈瑪斯。如今,數個月過去了,但以色列面臨的挑戰卻不僅於此。

摧毀哈瑪斯比預期難

以色列在2023年10月7日遭到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的致命襲擊,當時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誓言,以色列國防軍(IDF)將傾盡全力摧毀哈瑪斯。然而,以色列發動鋪天蓋地的轟炸與地面入侵至今,挑戰依然存在,而且最終結局仍遙不可及。以色列官員警告,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可能會持續到2024年一整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隨著這場戰爭未能速戰速決,以色列的加薩(Gaza)戰爭正在進入新階段,而且他們的目標似乎也在改變中。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專家薩伯(Bilal Y. Saab)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以色列國防軍的領導階層很清楚,他們最多能做到的,就是嚴重削弱哈瑪斯的軍事能力,而且在這方面已取得一些成功。

尼坦雅胡腹背受敵

但是戰爭的殘酷面也呈現在世人面前,特別是加薩走廊(Gaza Strip)居民面臨的人道危機與流離失所問題日益加劇,令以色列面臨與日俱增的國際施壓,並升高了尼坦雅胡政府在國內的壓力。薩伯認為,以色列領導階層面對的關鍵問題,在於他們正在和時間賽跑。「這項戰術的成功要付出什麼代價?以色列需要多久才能實現這項戰術成功,而不需要遭受更嚴重的國際憤怒?」

隨著以哈戰爭外溢風險加劇,就連向來力挺以色列的美國都坐不住了。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去年底表示,以色列的「無差別」轟炸造成大量平民傷亡,正在失去全球支持。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更在2024年伊始,就馬不停蹄地再度走訪中東,警告以哈戰爭恐將「轉移」,對更廣泛中東地區的安全構成威脅。

確保人質獲釋是目標

事實上,如果以殲滅哈瑪斯而言,這場戰事確實陷入膠著,但專家認為,如果更務實的目標是大幅削弱哈瑪斯戰力,那麼以色列在這幾個月已取得實際進展。「以色列民主研究所」(Israel Democracy Institute)所長普萊斯納(Yohanan Plesner)表示,成功的定義將不是捕獲或擊斃所有哈瑪斯,而是確保哈瑪斯無法再有效管理加薩走廊。哈瑪斯的組織就像一支軍隊,如今這個指揮架構正受到嚴重挑戰與瓦解。

然而,相較於殲滅哈瑪斯,尼坦雅胡面臨的國內政治壓力,更大方面要取決於遭到哈瑪斯劫持的人質能否安全獲釋,而這也仍是以色列戰爭新階段的目標。因為以色列人民雖然對政府的戰爭目標、和以色列國防軍的任務表示支持,但從這場衝突一開始,尼坦雅胡的聲望就大幅下跌,顯示以色列人雖然對哈瑪斯同仇敵愾,但對尼坦雅胡政府的信任卻降至新低水平。

加薩戰後管理成焦點

此外,以色列將面臨的另一個巨大挑戰,就是戰後的加薩治理問題。以色列國防部長葛朗特(Yoav Gallant)已提出一項「四角」(four corner)計畫,哈瑪斯將不再控制加薩,而是由以色列保留對加薩的全面安全控制。在以色列轟炸造成大面積破壞後,一支多國部隊將負責地區重建,但仍由巴勒斯坦人負責管理這片領土,不過他們對領土的統治將是有限的,而且條件是不會對以色列採取敵對行動或威脅。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在葛朗特的「四角」計畫中,巴勒斯坦或許是其中最模糊的部份。根據這項計畫,控制這片領土的實體將利用加薩現有行政機制─民事委員會的能力,但所有地方委員會的任命都必須獲得以色列批准。也就是說,哈瑪斯將無法發揮任何作用,但位於約旦河西岸(West Bank)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也同樣沒有作用。

加薩未來埋下不安因子

以色列媒體「+972 雜誌」(+972 Magazine)編輯伊拉吉(Amjad Iraqi)表示,以色列無法想像巴勒斯坦人擁有政治機構的想法。他們基本上試圖在加薩複製約旦河西岸的模式,但對象不是一個有組織的政治派系。而採用加薩知名人士組成的地方委員會,也將產生在政治上分隔加薩和西岸的效果。但巴勒斯坦人長期以來一直嚴防他們所認為的、以色列蓄意的分而治之政策,認為此舉是要阻止他們建立巴勒斯坦國。

在以色列兩名強硬派部長日前公開呼籲鼓勵加薩居民向外移居、並在當地重建以色列屯墾區之後,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在內的中東國家、以及美國、法國和歐盟都譴責這項言論。儘管尼坦雅胡政府並未正式提出驅逐加薩人、或將猶太屯墾者再派往加薩,但是有關加薩戰後何去何從的爭議越演越烈,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