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一幕虛假的新聞自由舞臺劇—評河北三河市政府向央視記者道歉

  • 時間:2024-03-14 12:4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一幕虛假的新聞自由舞臺劇—評河北三河市政府向央視記者道歉
河北燕郊13日上午發生嚴重爆炸,共造成7死27傷。(微博)
引言 新聞事業,包括報紙、刊物、廣播、通訊社,統統是階級鬥爭的工具,他們的宣傳,影響著群眾的思想情緒和政治方向。

——《人民日報》1968年9月1日第一版〈把新聞戰線的大革命進行到底〉


中國河北省廊坊三河市燕郊鎮日前發生建築物爆炸,迄今已釀成7死27傷。由於事件發生地毗鄰北京、且逢中國剛結束全國兩會,爆炸事件引起高度關注。中國中央電視臺記者前往事發現場採訪,遭到維持秩序的保警人員推擠。一石激起千層浪,久久不見蹤影、廣大人民不知道座落何處、門朝哪裡開的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中國記協)、官方媒體人胡錫進紛紛譴責河北地方當局阻撓記者採訪。最終,河北官方向央視記者道歉,並解釋事件發生原因是工作方法簡單粗暴、溝通不暢。

一時間,似乎記者受尊重了,中國有新聞採訪自由了!這種感覺讓人非常不適應,以為流氓變得文明了、地痞變得紳士了。但是,如果我們擦亮眼睛,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本質看動機,就會明白,這只不過是中國上演的一幕虛假的新聞自由舞臺劇而已。中國的統治階級沒有任何想要尊重言論自由、表達自由的改進,甚至連這樣的一點意願,在外人看來都是無比奢侈的。

在作者看來,河北官方和記者的糾紛,只是大水沖了龍王廟的誤會。在如今的中國,沒有任何一間正式的報紙、電視臺是民間的,他們都姓黨,是官方的喉舌和傳聲筒。從本質上說,它們這些媒體就是官方的一部分,是國家機關。中國中央電視台並非西方新聞學意義上的「媒體」,它是一個承擔宣傳職能的官方機構。作為這個機構的成員到各省市採訪,央視的記者往往具有「上級領導」的實質身份。所以,央視記者對地方官員的訪問,通常帶有「中央巡視地方」的色彩。因此,在面對地方官員時,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央視記者本身不會膽怯或退縮,而是充滿自信。不得不說,這種採訪並非一般傳播學意義上的新聞監督,而是一種「中央權力對地方權力的質詢」。只不過,這種質詢,有時是真的,有時僅僅是一種公關行銷;但本質上還是假的。

在這次的爆炸和採訪事件中,河北地方政府和中央電視台一樣,本身就是「官方」的組成部分,是利益共同體。所以,在這種實質上是「一家人」的國情之下,用輿論傳播的虛假方式,透過央視將中央政府從這種「一家人」的共同體中分離出來,是非常典型的中央權力崇拜,即:中央政府是關注民生和熱愛百姓的,但是遭到了地方政府一小撮壞分子的阻撓。這種方式,其實就是有意誤導中國人民對國家根本弊端的認識。

《人民日報》1968年9月1日第一版〈把新聞戰線的大革命進行到底〉指出:新聞事業,包括報紙、刊物、廣播、通訊社,統統是階級鬥爭的工具,他們的宣傳,影響著群眾的思想情緒和政治方向。馬克思曾經說過,在充滿著剝削和貧富差距的社會中,統治階級的自由、民主、選舉,不過是將權力從統治階級的左手交到右手。同樣地,在這一幕滑稽而可笑的新聞採訪事件中,新聞採訪自由不過是一件道具和臺詞,中國的統治階級利用對央視道歉,不過是壓制新聞自由、控制言論的那個作惡之手,從左手變成了右手。

所以,這次河北地方政府向央視道歉,只不過是一種虚假的新聞自由舞臺劇:它透過對地方政府阻撓採訪的批判,虛構了中央政府的超然與中立,從而讓地方政府失去的民心,被中央政府成功收購。這一過程的最核心議題,就是民心和權力的收購者只能是北京和它指定的演員——央視,絕不能是外人。多年前,中國霧霾問題嚴重,央視女記者柴靜拍了一個名為《穹頂之下》的紀錄片,討伐工業企業。但最早在中國發佈北京空氣污染指數的,卻是美國駐華大使館。中國外交部嚴厲斥責美國大使館發佈這一數據是「不懷好意、別有用心」。


中國前央視記者柴靜主導拍攝、反應空氣污染問題的紀錄片《穹頂之下》。(網路圖片)

河北地方政府不會對以前在中國採訪的萬千歐美記者、臺灣記者甚至是以前的香港記者道歉,而是把他們軟禁、跟蹤、或驅逐出境。能為記者發聲的,只能是中國政府領導下的中國記者協會,而絕對不能是苦苦支撐的香港記者協會。因揭發種種真相而被關在中國政府監獄中的記者、媒體人,也不會獲得這種道歉。對境外記者和民間媒體人的打壓,只會被當作政績和工作方法而在全中國試點和推廣。

這幕向記者道歉的舞臺劇,如同中國的反腐題材電視劇一樣,壞人都是基層官員,好人都是上級領導,至於人民——只是一個名義,如同這次的新聞自由,當了一回道具。這就是典型的中國統治階級障眼法:只打小鬼、不打閻王;只反大臣,不反皇帝。第二天醒來,所有中國人和記者們,就會發現,新聞自由只是昨夜的一場夢。

作者》劉國忠 專欄作家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