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習近平力推發展新動能 「新質生產力」到底是什麼?

  • 時間:2024-03-30 11:58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習近平力推發展新動能 「新質生產力」到底是什麼?
「新質生產力」已成為中共會著力推動的新名詞,只是,外界對「新質」仍摸不著頭緒。圖為習近平出席全國人大閉幕會議。(資料照片:美聯社/達志影像)

今年3月初的中國「全國兩會」,相較於過去,顯得冷清許多,不但僅進行7天,是歷年(除了2020年肺炎疫情以外)最短的紀錄;此外,國務院宣告取消了30年以來慣例會舉辦的總理記者會,外界猜測李強的權力被習近平壓制。事實上,進入中共二十大後,許多形式改變讓人匪夷所思,但是,究竟中國未來國家發展會不會有實質的變遷?特別是「經濟改革措施」,習近平的路線到底是什麼?值得關注!

「新質生產力」 是口號?還是新瓶舊酒?

值得留意的是,今年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列入主要工作為之一;無獨有偶,習近平在接見地方代表團時也有提及,顯然,「新質生產力」是中共會著力推動的新名詞,只是,外界對「新質」摸不著頭緒,何謂「新質生產力」?理論基礎是什麼?中共對於這個新概念的詮釋為何?問題是,翻閱各種經濟學專業用書或辭典,似找不著任何名詞解釋,遑論理論基礎。

「新質生產力」不是今年中國「全國兩會」才出現,去年(2023年)9月,習近平前往黑龍江進行考察時首次提出,當時他闡述「新質生產力」的內容,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產業,目的是要發展具戰略性的新興、未來產業,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換言之,這是「新質生產力」概念的雛形,當然,依照過去中共黨宣慣性,領導人提出新概念,必定啟動「大內宣」進行闡釋和宣傳,「新質生產力」也是同樣套路,黨媒開始蜂擁補充說明。

過去以來,中共領導人提出新概念俯拾即是,習近平當然也不例外,例如「一帶一路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供給側改革」等,只是和過去歷任領導人不大相同的地方是,無論江澤民或胡錦濤,至少會有所準備或論述依據,且會在適當、重要時機提出,以彰顯新概念的重要性;但是,觀察近幾年習近平提出的各種新名詞,例如「雙循環」、「共同富裕」等,都有著「口號」的特性,縱然有闡述的內容,或是黨政高層、官媒補充追述,但細看都了無新意、新瓶舊酒。

「新質」難掩蓋中國千瘡百孔的「舊」

至於「新質生產力」的內涵,中共黨媒《新華社》試圖理論包裝,以經濟學中科技創新對生產力的投入來解釋,「新質」是具「高效能、高質量」的生產模式;此外,《人民日報》助推詮釋,提出「新質生產力」是要提升「全要素」的生產率,所以「科技創新」具關鍵力量,指出中國要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可以說,習近平脫口而出的一個新名詞,黨國宣傳管道努力擦脂抹粉,想必也會有御用學者專家一擁而上進行「名詞解釋」,「習語錄」再添一筆,企業、各部門、地方政府勢必盲目跟風投其所好,一哄而上要發展新質生產力,其實,這才是中國發展「生產力」的真實一面。

習近平提出「新質生產力」,今年中國全國「兩會」期間成為熱門詞彙。西安科技大學搶先成立「新質生產力研究中心」,由校長親自掛帥主持。(圖:微博)

然而,到底 「新質生產力」是什麼?確實很難有具體的說明,也毫無具顛覆性、劃時代的理論意義,無論是有論者試著對接「新質生產力」包括量子科技、人工智慧、綠色經濟、數字經濟等響亮的科技詞彙,但這還是飄渺的硬扯在一起,過去「科技創新」一詞便可涵蓋;亦有論者認為「新質生產力」是「生產模式」的改革,要調整過去中國經濟成長動力,所以不是只有新興產業,還要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這個說法或許有新概念的戰略意圖,但其實就是過去對於「產業升級」概念的延伸罷了。

必須說,還沒有任何觀點跟論述可以說清楚「何謂新質生產力」,這有兩個可能性,其一,或許還沒有人正確掌握習近平的內心在想什麼,第二,習近平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或者只是為了「標新立異」。事實上,依據中共黨章規定,去年下半年應當舉辦中共二十大三中全會,且按慣例會聚焦「中國經濟路線」及「重要改革措施」,如果依照習近平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的時間點,可以解釋他有意提出新的經濟方案,但三中全會延宕至今未召開,是路線擺不定,還是概念說不清,而所謂的「新質」恐怕蓋不住千瘡百孔的「舊問題」吧!

作者》吳瑟致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台灣智庫諮詢委員、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海基會無給職顧問。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