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從TIFA看入區域組織 台灣準備好了嗎?

  • 時間:2015-10-05 09:14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李憶璇
從TIFA看入區域組織 台灣準備好了嗎?
第9屆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1日在經濟部舉行,會後記者會由雙方主談人經濟部次長卓士昭(右)與美國貿易代表署副貿易代表霍里曼(左)主持。
(圖:中央社)
第9屆「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終於舉行,台美雙方在農業中的肉品管理議題上,雙方都秉持各自立場。美方甚至表示,美牛及美豬議題是台美雙邊投資協定(BIA)要面對的「挑戰」。台灣不斷向國際舉手表示欲加入區域經貿組織,但如何回應高標準的開放要求,又是否傾聽了國內業者心聲,考驗政府加入的決心及作為。
◎TIFA從年初盼到年末 終於促成
「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2015年度會議,原本預定今年4月份召開;然而美國忙於通過貿易促進授權法(TPA)以及忙碌籌備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首輪談判,使雙方遲遲無法敲定會面時間。
TIFA在2013年復談後,2014年的會議也按時舉行,今年眼看快要進入尾聲,卻不見確切開會日期。經濟部長鄧振中9月底出席一場工商團體的活動時透露,今年會議將在10月份舉行,台灣希望能藉機向美國談判代表表達希望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意願。
◎經部會前透露 美豬非談論時刻
媒體在事前猜測今年度TIFA會議內容,美方應會再度提出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開放進口。經濟部長鄧振中表示,不能禁止對方提出任何關切議題,但美豬現在並不是談論的時候。
鄧振中說:『(原音)豬肉我們對這個事情,覺得現在不是處理的好時機,不會去跟他們講說我們來談豬肉,不會是我們的agenda(議程),我們關心文心蘭輸美國,這一定是我們的題目嘛,我們要開拓我們的市場,我們覺得他哪裡規定太緊,應該要放鬆一點,像這種案子是我們要求列進來的。他(美國)就提他關心的項目。原則上不能說你關心的我不列進去,說文心蘭不能列。就像我們不能說他假如要列豬肉、牛肉不行,除非你有很大的理由,不然原則上不應該這樣做。』
◎美方國會關切 我是否履約貿易承諾
經濟部明確指出,此時非談論美豬的時機,但美方談判代表仍在TIFA會議桌上提起美豬,重申台灣相關食安措施要以科學證據為基礎,並符合國際規範,顯示雙方對此議題至今無法有所進展。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副貿易代表何禮曼(Robert Holleyman)在1日的記者會上甚至表示,美國國會議員都問他,貿易夥伴是否有執行之前答應的貿易承諾,如果沒有,不會考慮更擴大雙邊的關係。顯見台灣若想擴大與美國的連結,如簽署雙邊投資協定(BIA),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必須面對更多、更嚴格的市場開放角力,過去的政策再度受到檢視。
經濟部次長卓士昭也指出,美方認為台灣並沒有履行過去對肉品的承諾,包括美牛議題,因此對方難向頂頭上司-美國會議員取得簽約授權。他說:『(原音)他(何禮曼)昨天特別提到,我們過去所簽的beef protocol(台美牛肉議定書)並沒有忠實履行。我們在2007年曾經通知世界貿易組織(WTO)我們要訂牛肉跟豬肉的萊客多巴胺的MRL(殘留容許量),我們也沒有忠實履行,他昨天特別舉這個例子來說明國會議員會首先問他這個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不能給議員滿意的答覆,他很難進一步向國會議員獲得授權,進行相關協定的簽署。』
卓士昭認為,雙邊投資協定(BIA)是台灣推動自由貿易的其中一塊積木,TPP也有一個章節是涵蓋BIA的內容,他希望台美BIA盡快簽定,以利其他經貿談判。
◎不只美牛美豬 貿易障礙仍多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表示,美方在TIFA會議上不只關心美豬,年初政府要開放6項美國牛雜,也因立法院決議叫停。另外,食品中摻有基因改造成分要如何標示、原廠藥的專利保護、著作權等,這些議題的比重未必孰輕孰重,但都是過去未解決,讓對方一再提出的議題。
李淳認為,台灣對於美豬,一向是以「政治敏感」、「牛豬分離」政策來迴避,但對美國來說,這只是要遵循WTO的規範而已,還不是更高標準的TPP開放;且我方到目前為止,也沒有提出有效的科學證據及風險評估,也導致了美方一再要求提出證明。
兩方對於美豬議題如同鐵板一塊,學者建議政府多與國內相關業者溝通,了解業者真正在意的重點,政府如何提供協助。李淳說:『(原音)我覺得溝通是一個過程,最重要是對話的過程去了解受影響的企業或產業,他最關切的議題到底是什麼,我的理解大部份都不是直接針對TPP,而是希望政府多協助改善他們現在經營環境上碰到的障礙。』
對外經貿談判是「取跟捨」的過程,雙方如何維持國內產業利益,並在談判中獲得好處,需要充分授權及國內支持。目前在台美TIFA會議中卡關的環節,將來面對更高標準的區域經貿組織如TPP或RCEP,台灣可能須面臨更大範圍的鬆綁。學者建議政府應多與國內溝通,了解實質關切的內容,並提供可能的解決方向,讓內部了解開放的衝擊及應變方式,減少談判壓力,才能創造政府及人民的雙贏局面。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