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金馬獎勵的中國片不少是被共黨禁演的!~從不同高度看金馬獎

  • 時間:2018-11-14 15:2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金馬獎勵的中國片不少是被共黨禁演的!~從不同高度看金馬獎
台灣的金馬獎歷經變革,已經成為全球華語電影最重要的影展獎項之一。(圖:取材自金馬影展 TGHFF 臉書專頁)

第55屆金馬盛會熱鬧滾滾展開,今年不少重要獎項入圍者以中國大陸作品居多,再度引發部分人議論金馬獎為誰而辦的質疑。但金馬獎不單只是一個競賽,更是華語電影圈、台灣電影圈的一部分,以文化高度的視角解讀金馬獎背後所代表的意義,以及金馬獎能否善用被認可的聲譽與舞台,對電影產業做出貢獻,更值得被關注。

11月是金馬盛會,來自華人地區,甚至亞洲地區許多電影工作者都齊聚台灣,參與競賽或相關影展活動,但每年還是有不少人從檢視金馬獎入圍與得獎名單中台灣電影占多少比例,提出質疑。

從亞洲走向國際 金馬定位全球華語競賽片

每個影展因為評審團組成不同,總有主觀選片考量,以此單一標準來爭論金馬獎的存在價值,並沒有太大意義,尤其金馬獎早已確立是以華語片而非台灣電影作為參賽標準,既然定位如此,總不能關起門來自我滿足就好。

換個視角,或許才能看見金馬獎真正的文化高度。

金馬獎的公正、公開與藝術品味已經被國際認可,也是華語電影圈公認具份量的影展。但回首金馬過去歷史,並非一路走來都如此順遂。今年剛接下金馬執委會主席的國際大導演李安,有相當感觸。李安:『(原音)我記得十幾年前有一段時間,大家直說金馬獎不要了,那個聲音很強,那時候我還年輕,我還說過「好死不如賴活」這種話,我覺得一個文化的東西需要我們非常小心呵護,需要軟性實力的東西,它不是說硬性你可以黑白分明的說明,可是延續下去,它自然就會滋生它的活力,延續下去本身就是一個任重道遠的事情。』


國際大導演李安擔任這屆金馬執委會主席。圖 / 取材自金馬影展 TGHFF 臉書專頁

確實,早期的金馬獎爭議相當多,包括評審標準被質疑愛國主義,或是被批評偏重藝術不重商業,有段時間也有主要發音語言、演員國籍、出品國、資金方面等限制,一直到1997年才確立定位為全球華語競賽片。

這幾年限制又放寬,只要片中涉及華人地區所使用的主要語言或方言,都可報名;2016年開始再次鬆綁,只要導演和其他主要創作人員中有7名(含)以上為華人的影片都能角逐,金馬獎從華語電影圈走向亞洲、走向國際的企圖心相當明顯。

不斷改變,是為了不斷放大台灣的影響力!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過去金馬獎幾次因為中國大陸獲獎比例高,受到一些台灣人士批評,但是檢視這些入圍或得獎名單,其實會發現,不少作品是中國大陸獨立製片,有些甚至在大陸被禁上映,即便是中國大陸金雞獎、百花獎,這些獨立製片也鮮少能擠得進去,從這樣的角度看,正好反應金馬獎的自由、自主與一定程度的客觀性。

除了競賽獎項眾所矚目,事實上,金馬獎還有相當多周邊活動,包括金馬創投、金馬電影學院等等,更是對整個華語電影圈與台灣電影圈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這些活動比起獎項本身的影響力更為深遠。國家電影中心前執行長林文淇:『(原音)它可以有很多層面提升台灣電影產業,透過觀摩影展舉辦,透過購票指南、選片講座,其實它一直都在做電影教育的事情;透過電影學校,它把年輕人創作人到台灣來,所以譬如說你看譬如趙德胤,他是緬甸人到這裡來, 或是新加坡的,他們全部都到這裡來;還有電影創投,它也是把投資人全部都帶到台灣人。當金馬獎變成是一個台灣的金馬獎的時候,這些都沒有了,我為什麼到你這麼小的一個只為了你台灣電影市場辦的創投來, 就是你有國際性的時候,你才有可能讓電影產業活絡。』

若計算近幾年金馬創投與電影學院的「業績」,確實很驚人,包括台灣在內以及東南亞、中國大陸許多年輕一代的電影創作者,都因為金馬光環加持,獲得更多施展才華的空間。

大陸年輕導演畢贛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的第一部長片就是在金馬創投中出線,還因此拿到一座金馬獎最佳新導演,今年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又入圍五項提名,而且因為受過侯孝賢導演的電影洗禮,畢贛新片幕後主創團隊邀請不少侯導長期合作夥伴以及台灣電影人加入,某種程度也算是一部另類「台灣電影」。

畢贛認為金馬獎對於提攜年輕電影創作者的眼光判斷相當精準,這也是金馬獎受敬重的地方。畢贛:『(原音)金馬獎的選片、眼光,還有對未來的一些判斷,在其他影展很難出現這樣的局面,甚至說其實「(路邊)野餐」在金馬獎當時提名新導演,在其他影展也是一個比較罕見的事情,因為畢竟在一個產業影展裡面,大家關注這樣的電影是很少, 而且「(路邊)野餐」裡面還有技術問題,但是這些都被忽略掉,所以金馬對未來的判斷,對年輕人未來的判斷,我覺得是很有眼光。』


畢贛:金馬對年輕人未來的判斷是很有眼光的

金馬獎作為華語電影最重要的影展,運作已經相當成熟,現在該問的是,下一步呢?金馬獎還可以做什麼,讓台灣電影產業有更好的發展?

曾受委託為金馬獎定位與未來做研究的林文淇認為,金馬獎其實還可以有相當大發揮空間,不但不能侷限自己,規模還應該擴大。像是利用這個台灣主導搭建的重要影展舞台,推銷台灣電影明星,為台灣電影產業創造更多媒合的機會,甚至創造觀光效益。

但這些都需要更多經費與更多人力在背後支持,林文淇建議政府應該有更大電影戰略,利用金馬獎的累積的國際聲譽開拓商機,才能真正幫助到台灣電影產業。

相關留言

第55屆金馬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