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世衛十大健康威脅 疫苗猶豫上榜憂成防疫漏洞

  • 時間:2019-01-20 12:30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楊雨青
世衛十大健康威脅 疫苗猶豫上榜憂成防疫漏洞
拒絕或遲不打疫苗的「疫苗猶豫」列世衛健康威脅。台灣以流感疫苗接種猶豫狀況較明顯,尤其去年疫苗瑕疵事件,3歲以下幼兒接種疫苗大幅減少。圖為疫苗。(疾病管制署提供)

拒絕或遲不打疫苗的「疫苗猶豫」列世衛健康威脅。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台灣流感疫苗猶豫狀況較明顯,尤其去年疫苗瑕疵事件,3歲以下幼兒接種疫苗大幅減少,憂成防疫缺口。

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發布2019年面臨的10大健康威脅,以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居首,其次是非傳染病疾病、全球流感大流行、乾旱飢荒且醫療薄弱的脆弱環境、抗生素抗藥性、伊波拉及其他高危險病原體、薄弱的醫療條件、疫苗猶豫、登革熱和愛滋病毒。

疫苗猶豫是指儘管有疫苗可用,但民眾遲遲不願或拒絕接種疫苗,有可能導致某些可用疫苗預防的疾病防治破功。世衛認為,接種疫苗是避免疾病、最符成本的方法,每年可預防200萬至300萬例死亡,如果全球疫苗接種覆蓋率可改善,還可進一步避免150萬例死亡。

羅一鈞表示,根據世衛報告,疫苗猶豫主要原因有3類。首先是與信仰有關,可能因宗教或哲學觀點,拒絕非自然的免疫,或是相信替代醫學,如順勢療法。其次,與大環境因素有關。羅一鈞說,如戰爭或種族衝突,讓特定族群排斥或畏懼公衛體系,因此拒絕疫苗接種。第三則是與疫苗本身有關,例如出現不良事件被過度渲染放大,或是錯誤的研究,使民眾不信任疫苗安全性。

羅一鈞表示,台灣家長對小孩接種常規疫苗的接受度高,醫護人員也普遍支持國家疫苗政策,因此從出生到滿2歲幼兒疫苗接種率都在96%以上。至於入學前該打卻沒打的疫苗,家長多半是沒時間或忘記,經學校提醒後就會趕緊帶小朋友補打,不太有疫苗猶豫情形。

不過,羅一鈞說,每年都要打的流感疫苗,發生疫苗猶豫的情形就很明顯。特別是去年因公費流感疫苗連續發生變色、黑點等不良品事件,導致幼兒接種率明顯下滑,3歲以下幼兒接種流感疫苗人數比前一年減少5.5萬人,在面對春節即將到來的流感流行高峰時,可能因群體免疫下降造成防疫缺口。

羅一鈞表示,疫苗猶豫是全球共同面對、必須正視的問題,政府會秉持公開、透明、科學的態度,做好疫苗品質控管,加強風險溝通,快速澄清謠言和錯誤資訊,使有疑慮的民眾能重拾對疫苗的信心。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