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監察院存廢惹議 學者建議審案更透明

  • 時間:2013-08-16 15:4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楊雨青
監察院近來因為未通過彈劾基隆市長張通榮關說案,引起輿論譁然,監察院長王建煊氣到說監察院若不改革,乾脆關門,院長及監察委員間更隔空交火,相互指責,使得監察院的功能與存廢引起關注。學者則認為,未來監察院審查重大案件時應該更公開透明,讓媒體跟民眾監督,才能更有效的運作。
◎張通榮案惹議 監察院內鬨檯面化
監察院日前2度未通過彈劾基隆市長張通榮的關說案,外界質疑彈劾標準不一,也讓監察院長王建煊大為不滿,除了說有些監察委員的任命是出自酬庸,還氣憤的表示,監察院如果無法伸張公平正義,乾脆關門比較好。王建煊:『(原音)我只是呼籲現在的監察制度裡面有許多需要改革的地方,請大家一起來注意,如果不改革,就這樣下去,那可能是關掉會比較更好。我沒有建議要關掉它,我建議要大幅度地來改革。』
王建煊的一席話,引起軒然大波,最生氣的就是監察委員們。對於自家院長竟然說要廢掉監察院,19名監察委員連署發表聲明,反批王建煊身為院長,卻對監察權語多羞辱,令人不敢置信。
◎監院功能挨批 學者指缺乏制衡
過去在民進黨執政時期,監察院有好幾年空窗期,在馬英九總統上任後才恢復運作,但仍常遭到「只打蒼蠅、不打老虎」或是「放馬後炮」的批評。現在張通榮的案子,讓監察院的功能及是否應繼續存在的質疑聲浪再起。
對於這些紛擾,台大政治系副教授張佑宗認為,監察院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只是因為缺乏監督制衡的機制,才會出現這些情況。張佑宗:『(原音)過去監察院至少還是準民意機關,由地方議會間接選舉產生,監察委員他還有點民意基礎;現在監察委員是總統提名、立法委員同意,選完之後沒有受到任何監督,不像立委必須面臨民意監督。』
張佑宗認為,或許未來監察委員可以改成只擔任1屆,或是要到立法院備詢、報告等,以達到制衡的效果,這些都是可以討論的方向。
◎監院審案應公開 接受全民監督
張佑宗並建議,現在審查彈劾案只需要9名監委,但面對大案子時,應該提升到全院審查,並且開放媒體採訪,讓全民監督。張佑宗:『(原音)這種比較重大案件應該由全院做公開審查,這可能是一個改革方向。就是說專案調查小組調查以後,就到院會,監察院的院會做整體報告,公開媒體採訪,大家可以去看他們怎麼辯論,哪些人投票贊成、哪些人投票反對,我覺得這樣會讓他們比較能夠敢說,因為有民意壓力支持,他們做的決議跟民意期待落差不會太大。』
至於監察委員的任命被批評是酬庸,張佑宗認為這多少難以避免,不過,監察院如果能拋開政黨與人情這2個包袱,還是可以更有效的運作。
◎避免成紙老虎 監院應積極改革
2008年監察院恢復運作後,外界一度賦予高度期待,希望它發揮既有功能。不過,先是院長王建煊一些個人言論與行為引起關注,監察委員還曾對他進行調查;之後,監察院又史無前例的通過彈劾自家秘書長陳豐義;到如今院長、委員隔空交火,相互指責,已將監察院長期以來的「內戰」檯面化。
身為五院之一,監察院禍起蕭牆絕非社會之福。現在監察院面臨了存廢的討論,更應放下意氣之爭,針對制度面及執行面進行全面檢討,並廣邀各界討論。如果能讓監察制度更加完善、讓監察院真正發揮「御史大夫」的功能,為政府除弊興利,才能有益於國家發展,不枉「五權分立」的初衷。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