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洛杉磯時報:台灣選民面臨兩難抉擇

  • 時間:2020-01-10 06:11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楊明娟
洛杉磯時報:台灣選民面臨兩難抉擇
2020選戰倒數關鍵時刻,民進黨基隆市立委候選人蔡適應(前左2)9日晚間舉辦大型造勢晚會,黨籍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前右2)、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前中)、基隆市長林右昌(前右)與蔡適應的妻子蔡喬婷(前左)攜手催票。(圖:中央社)

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將在11日投票,美國主流媒體「洛杉磯時報」9日在評論版刊登一則分析,指出台灣選民將在兩難當中做出抉擇,「維護自由民主,或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這篇評論文章題目是「台灣選民的選擇」,副標題說「維護台灣的民主自由比和中國建立更緊密的經濟關係還要重要嗎?」作者林夏如是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政治系客座教授,著有專書「台灣的中國兩難」。

文章第一段點出了台灣的困境:如何維持一個國家的民主與自由,同時與一個意圖併吞該國的龐大鄰國保有經濟往來?

只有2%的台灣人支持立即統一的情況下,台灣的每一個學生、企業家、政壇領袖所面臨的困境就是:與中國做生意的代價是必須接受一套不同的價值、放棄一種生活方式,並且同意統一是台灣的最終命運。

作者指出,做為一個高所得國家,台灣跟許多富裕國家一樣面臨相同挑戰,薪資停滯、社會不平等加劇、資產性通貨膨脹、人口高齡化,以及隨之而來的政治兩極化等問題。

對台灣而言,以上問題隨著與中國的經濟交流加深而浮現。許多台灣的年輕人希望從與中國合作中獲利,但他們同時相信應當保衛自身的價值與身分認同。

總統蔡英文與執政的民進黨認為,與中國更緊密的整合,雖然對經濟成長很重要,但會帶來巨大風險,因為中國提供經濟利益的目的,實際上是為了併吞台灣。

另一方面,在野的中國國民黨與候選人韓國瑜則希望打造一個平台,將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當作是解決台灣社會經濟問題的答案。

台灣目前是世界第21大經濟體,過去六屆總統大選,兩黨都試圖在保衛台灣主權與振興經濟的兩難上維持平衡。但兩黨都沒有完全滿足選民的期望,選民在這兩種選擇之間擺盪。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前右)、副總統候選人張善政(前左)9日晚間在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出席「台灣安全、人民有錢凱道勝利晚會」,號召百萬庶民站出來,攜手催票衝刺選情。(圖:中央社)

民進黨在2000年代初期,限制台商對中國投資,但在2008年失去政權,勝選的國民黨承諾對中國開放經濟交流。不過,國民黨的對中政策在2016年遭到反彈,民進黨獲得年輕人的支持而大勝。

即將到來的2020年大選,可能是另一個轉折點,關於台灣的未來以及對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台灣選民有截然不同的兩種選擇。

這篇評論文章的尾聲說,台灣面臨的困境並不獨特。其他高所得國家加深與中國經濟往來的時候,一樣面對這些問題。但台灣的挑戰更加艱難,因為政治上中國堅持統一。儘管台灣的經濟仍然高度依賴中國,台灣仍奮力保護自主與民主價值。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