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分散供應鏈風險 學者:台灣應抓住短鏈機會

  • 時間:2020-06-18 11:09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韓啟賢
分散供應鏈風險 學者:台灣應抓住短鏈機會
中央廣播電臺「這樣看中國」節目主持人蔡明芳(RTI資料照片)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在央廣「這樣看中國」節目中表示,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衝擊下,企業必須思考如何分散產業供應鏈風險;而生產力較高、醫療技術佳的台灣應抓住相關機會,吸引廠商來台投資設廠,發展短鏈、小型供應鏈。

央廣「這樣看中國」節目主持人蔡明芳指出,全球供應鏈本來就隨著中國勞動成本提高而慢慢移動,只是移動速度不會太快,因為中國在過去幾十年累積下來一個相對完整的供應鏈,要將供應鏈相關廠商瞬間移動或移出中國,是不太可能的。不過,在這次肺炎疫情衝擊下,如何分散產業供應鏈風險已成為企業必須思考的問題。對企業而言,供應鏈的調整必須考量到要移往的國家,包括是否擁有和中國一樣豐沛的勞動力,廣大土地或是投資補貼,以及這些國家的政府有不錯的治理能力等等。

蔡明芳表示,就目前而言,在美中貿易戰以及肺炎疫情爆發後,所謂的美中供應鏈比較有可能變成美國、中國和越南的供應鏈。至於台灣和中國的供應鏈,可能會有兩種變化,第一就是隨著中國境內廠商慢慢移往越南,台灣與中國的供應鏈就會轉變成台灣,中國跟越南的供應鏈;而台越的供應鏈比重應該會越來越大,中國比重會越來越小。另外一個就是供應鏈由長變短:也就是短鏈。在肺炎疫情下,很多廠商會希望盡量可以在某個國家中有一個小規模的生產,像台灣就具備這樣的條件。蔡明芳指出,這是一個取捨,就是在生產力比較高的台灣組裝生產,一些土地、勞動成本可能相對比較高。而分散供應鏈本來就有好處和壞處,好處是避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壞處就是沒有辦法像過去一樣集中在同一個地方生產來降低成本;所以,廠商必須在分散風險與降低成本間找到一個平衡。

蔡明芳還說,每一個國家都有爆發肺炎、傳染病的機率,企業會去找醫療比較好、醫療設備完善的,比如像是台灣。而廠商在供應鏈移動時,較多數的供應鏈應該還維持在中國,只不過有可能在台灣或一些醫療比較先進的國家中有一個完整的小型供應鏈;一旦在中國的供應鏈出問題時,可以用這個小型供應鏈替代。蔡明芳認為,台灣未來可以從這方面著手,抓住機會吸引廠商來台投資、發展短鏈。

詳細節目內容請收聽「這樣看中國」節目。(請點選連結頁面上的耳機圖案收聽)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