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國民法官走入法庭 盼找回人民對司法信賴

  • 時間:2020-07-22 17:0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歐陽夢萍
國民法官走入法庭 盼找回人民對司法信賴
「國民法官法」在朝野抗議聲中完成三讀,落實人民參與審判的承諾。

「國民法官法」在朝野抗議聲中完成三讀,落實人民參與審判的承諾。未來人民將能坐上法檯,由6名國民法官與3名職業法官「合審合判」,期待能透過「對話式司法」,在審判及判決中引進多元的國民法律感情及價值觀,重拾人民對於司法的信賴。

人民參與審判 參審、陪審各有堅持

長期以來,台灣多起重大案件的司法判決遭到民眾質疑,造成台灣民眾對司法高度不信任,「恐龍法官」的批評更重傷司法的公信力。蔡英文總統在2016年的520就職演說中,便宣示要推動司法改革,在司改國是會議中,讓人民參與審判成為最受矚目的議題,但究竟要採類似日本裁判員制的參審制,還是類似美國的陪審制,當時在分組表決時就勢均力敵,無法達成共識。最後分組決議請司法院考量國情並參酌各國經驗,著手研擬草案及相關配套修法送立法院審議,儘速讓國民法官走進法庭,並應在試行一段時間後提出檢討報告。

司法院在2017年11月提出「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後,關於參審或陪審的爭論就不曾停歇,但司法院堅持國民法官制才是現階段最符合民眾期待及國情的制度,如今在更名為「國民法官法」後終於完成三讀,司法院長許宗力認為,這不但回應了台灣民眾長年對於司法改革的期盼,也是我國司法的劃時代變革,他有信心讓社會大眾看到「對話式司法」的嶄新面貌。許宗力:『(原音)透過國民與專業法官的雙向溝通,不僅能讓民眾更瞭解司法的運作,體會法治的意義與價值,也協助法院聽取外界意見,藉此促進國民與法院間的相互理解。因此,我樂觀期待,在國民法官制的運作之下,未來司法程序將更加公開透明,法院決定也將更加得到全民的理解、信任及支持。』

國民法官出列 合審合判納多元觀點

將在2023年上路的「國民法官制」有七大重點,包括國民當法官,參與刑事審判;隨機抽選,廣納多元觀點;法庭白話,審理過程聽得懂;合審合判,與法官共同定罪與量刑;雙向交流,判決結果兼具專業與民意;判決附理由,結果可受檢驗,以及安心參加,國民法官有公假、日旅費,且保護其個資及人身安全。

未來將由6位國民法官及3位職業法官合組國民法官法庭,共同進行審判。凡是年滿23歲、在地方法院管轄區域內繼續居住4個月以上的中華民國國民,除法定被排除者,都具備被選任為國民法官或備位國民法官的資格。適用案件則是最輕本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及其他故意犯罪因而致人於死者,但少年刑事案件與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除外。

終局評議時,6名國民法官與3名職業法官必須要有三分之二、也就是6人以上同意,且同意者中必須包括國民法官及職業法官,才能做有罪認定。在科刑時,必須有二分之一以上意見決定;若判處死刑,則須有三分之二以上同意。

避免國民法官受影響 條文刪中間討論

此外,在司法院提出的版本中,原本包括「中間討論」程序,也就是在訴訟進行中,審判長可視情況需要,針對訴訟程序與事實或法律問題產生的疑問向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進行說明並交換意見,這項設計引發司改團體強烈質疑,擔心對法律不夠熟悉的國民法官很可能受到職業法官的影響,淪為司法判決的橡皮圖章。因此,三讀條文已拿掉「中間討論」程序,將要求說明的主動權由審判長改為國民法官,希望仍能提供國民法官足夠的資訊。司法院刑事廳廳長彭幸鳴:『(原音)現在改為國民在他們的審理過程當中如果覺得有所疑惑的話,我們可以告訴他您可以來向法官詢問有關法律上面的一些見解或是一些相關知識,讓國民可以在他們的審判過程當中,隨時如果覺得有哪裡法律問題卡卡的時候,他們可以有一個可以詢問的對象,不會讓他們帶著疑問;在整個審判過程中一路累積疑問到最後,這個情況我們要期待國民法官可以做出一個正確的判斷,那是緣木求魚。』

加強宣導、完備配套 準備工作啟動

國民法官法通過後,司法院下階段工作也正式啟動,將在過去47場模擬法庭奠定的經驗上,於施行前的這2年半當中,從「教育訓練」、「基礎規劃」、「研究評估」、「宣傳推廣」4個層面完備各項準備工作。

司法院之後將持續進行模擬法庭,在各地舉辦說明會、座談會等,並加強教育訓練,讓審、檢、辯等實務工作者能盡早熟悉制度內容。司法院也將與行政院、內政部及各縣市政府合作,設置跨機關整合性系統,以建置備選國民法官名冊,並修整法庭、購置設備、成立相關子法的研議委員會完備配套制度。同時會加強宣導、深化校園法治教育。

另外,司法院也將籌備「成效評估委員會」逐年評估成效,並發現問題、尋求對策。司法院祕書長林輝煌:『(原音)司法院將依照國民法官法第六章的規定,籌備「成效評估委員會」,以在制度施行後能夠逐年妥適評估。同時也會委託專家學者進行專案研究,針對制度面的重要議題,提出可行的具體方案。』

人民參與審判可說是司法改革中與人民最直接相關,也最讓人民有感的議題,雖然朝野對於採參審制還是陪審制仍各有堅持、沒有共識,但終究在「全民的司法」這個目標上跨出了艱難卻具歷史意義的一步。新制度的上路勢必將面臨許多磨合與質疑,法案的通過只是起步,若想要化解外界疑慮、重建人民對司法的信賴,讓「恐龍法官」一詞成為歷史,相信還有許多挑戰必須克服。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