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血管性失智症治療有新契機 臺灣團隊創舉登上國際期刊( 影音)

  • 時間:2021-11-02 11:38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楊文君
血管性失智症治療有新契機 臺灣團隊創舉登上國際期刊( 影音)
台灣大學醫學工程系兼醫療器材研發中心主任王兆麟教授、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陳志成、台大醫院復健科陳文翔主任、台大醫院神經外科賴達明主任,共同組成跨校、跨領域研究團隊,發現微能量超音波在治療腦中風所引起的血管性失智症的可能性。(科技部提供)

科技部今天(2日)指出,台灣大學及中研院組成的研究團隊,歷時三年,開發出「微針式超音波刺激儀」,並在小鼠實驗中,有效活化並調控小鼠大腦神經細胞,未來將有機會用於治療血管性失智症所需要的神經修復,預計最快三年後進入人體實驗。領先世界的研究也登上國際期刊《eLife》。

在國人十大死因統計中,腦中風僅次於癌症、心臟疾病與肺炎,儘管腦中風死亡率已大幅下降,但所引發的血管性失智症成為國人失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科技部支持下,台灣大學及中研院組成的跨校、跨領域研究團隊,歷時三年,開發出「微針式超音波刺激儀」,並發現可透過神經細胞膜上對酸鹼度敏感的離子通道ASIC1a,來調控細胞內的鈣離子濃度,就能影響細胞內的生物訊號傳遞。

在小鼠實驗中,他們運用能量不到超音波影像裝置十分之一的刺激條件,有效活化並調控小鼠大腦神經細胞,未來將有機會用於治療血管性失智症所需要的神經修復。預計最快三年後進入人體實驗。台灣大學醫學工程系兼醫療器材研發中心主任王兆麟教授說:『(原音)目前正在規劃動物實驗設備發展,估計大概是三年吧,就會有第一批臨床成果出來。』

不過,台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賴達明指出,此研究主要是用於腦部受損所引發的疾病,對其他如退化型或是遺傳型的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則要進一步研究。他說:『(原音)阿茲海默症主要是一些神經化學物質的類別,不太一樣,若要證實可能更困難一點,不過一樣是作用在幹細胞或其他機轉,是有可能,但有點遠。』

科技部指出,此研究不管是在觀念、技術或成果,都領先世界2、3年,並在近期登上國際期刊《eLife》。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