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農業社會吃和牛 清代就有咖哩 吃的台灣史顛覆印象

  • 時間:2021-11-14 11:12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王育偉
農業社會吃和牛  清代就有咖哩  吃的台灣史顛覆印象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翁佳音、歷史學者曹銘宗合著「吃的台灣史」,爬梳與台灣飲食有關的歷史,細數美食王國前世今生。(圖:貓頭鷹出版社/城邦讀書花園)

台灣美食王國之名其來有自,由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翁佳音、歷史學者曹銘宗合著「吃的台灣史」,爬梳與台灣飲食有關的歷史,細數美食王國前世今生,近期出版。

書中提到荷蘭傳教士把麵包帶來台灣,清代台灣人就在吃鮭魚罐頭,以及台灣人雖然不吃幫人類耕田的水牛,卻懂得吃進口的「和牛」。此外咖哩被認為是日本時代引入的西式餐飲,沙茶是戰後才流行的火鍋配角,其實都可以在清代找到線索。

翁佳音在書序中表示,吃的台灣史,以及台灣史中的吃,不只是學術界研究者的題目,也是一般讀者感官歷史的一部分;曹銘宗在序中表示,這本書以「台灣史」為名,希望寫出台灣飲食在台灣歷史上的源起及演變,嘗試勾勒台灣飲食文化的脈絡。

全書上卷講述米、麵、糖、茶、酒、調味料、醃曬魚肉,以及食補、吃冰、吃辣的歷史,下卷則探索帆船飲食、豬肝價格、魚罐頭等趣味性的專題。

書中提及台灣人吃魚的歷史,表示早在16世紀的台灣原住民與漢人就在製作魚醬,漁民已開始撈捕高價魚類運往中國,如烏魚、烏魚子以及塗魠、魚翅等,一般賤價魚穫則留著自己吃,從荷語資料亦顯示,大明帝國閩粵海邊的民間養殖法,當時就已傳到台灣。

此外書中談到台灣人何時開始吃牛肉的問題,翁佳音提到,「廈門方志」可看到稅關對「醃牛肉」課稅,台灣人自古以來就有出口牛皮與吃牛肉的紀錄,一般觀念認為台灣人吃牛肉,是日本時代以及戰後的事,顯然是不對的。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