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青年女權行動特點及策略

  • 時間:2021-12-31 10:3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中國青年女權行動特點及策略
2015至2018年,青年女權行動派的行動者和傳播平台接連遭到打壓。(圖:FEMINIST VOICES)

2015年中國的「女權五姐妹」案震驚國際社會,在三八國際婦女節前夕,中國官方跨省抓捕數位中國女權行動者,其中五位被關押37天後才釋放,理由僅是她們準備三八節當天去公交車上發放反性騷擾的文宣。境內境外釋放女權行動者的呼聲高起,是自六四之後國際社會最大的救援聲量,美國國務卿希拉蕊也公開施壓中國政府,要求釋放五位女權人士。這起事件讓中國青年女權行動派為更多世人所知。

行為藝術作為倡議和公眾教育的策略最早在新世紀初期反歧視組織益仁平的工作中就被使用,中國青年女性以女權行動派的姿態走入公眾視野始自2010年前後。一群關注性別平等的女大學生,以行為藝術的方式表達訴求,吸引媒體的報導,進而進行公眾教育。

以「佔領男廁所」行動為例,2012年2月李婷婷鄭楚然等女權行動者在廣州越秀公園的公共廁所,請想使用洗手間的男性暫停幾分鐘使用。「佔領」期間,她們舉牌「女人更方便,性別更平等」,訴求增加公廁中女廁廁位比,減少女性排隊等待上廁所的時間,呼籲公眾和政府公共政策看到女性的需求,追求男女實質上的平等。活動被多家國內主流媒體及國外媒體報導。之後一個月時間裡,北京、鄭州、南京、成都等多個城市相繼發起「佔領男廁所」的行動。半年之後,16位女權行動者身背自製的泡沫「馬桶」在廣州市城管委辦公樓前發擺起「馬桶陣」,馬桶側面都寫著「女性自帶馬桶」,還打出「廁所比例2:1,否則女生等不及」的橫幅,並向城管委提交親筆信,要求盡快解決男女廁位比不公平的問題,同時擺出公開信大幅展板,在城管委門口大聲朗讀信件內容。

青年女權行動派充分利用了當時政治空間,在公共場所進行這種有藝術表演成分又有政治抗議成分的行動,這種在中國看似誇張的行為藝術兼凸顯性別不平等問題與輿論「噱頭」吸引了大量主流媒體關注報導。除了政治空間,這種行動方式也非常依賴媒體和公共輿論。改革開放中,市場化改革進入到媒體行業,除了傳統的黨媒,還出現了一批有更多報導自由權的市場化媒體。特別是廣州的南方報業,成為市場化媒體的典型,在推動青年女權行動派的議題方面提供了重要助力,行動者們充分利用這些媒體使之成為她們訴求的揚聲器。

另外,依託互聯網發展起來的網路自媒體成為這一行動方式的又一種助力,特別是在官方的言論審查逐漸嚴格,市場化媒體的報導自由度日漸縮小的情況下,網路自媒體的作用就更加凸顯。女權行動者加大力發展自己的媒體傳播路徑,「女權之聲」即是她們的成果。「女權之聲」是網路女權自媒體,在2018年徹底被封殺,被封殺之前以新浪微博帳號和微信公眾號為主要的傳播平台,擁有粉絲十幾萬人,是中國最大的女權自媒體。「女權之聲」走入社交媒體之前是女聲電子報,肇始於1995年北京世界婦女大會之後,關注性別平等的媒體人組織「婦女傳媒監測網絡」關注媒體與性別交織議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2012年,女聲報進入中國最大的社交平台新浪微博,開啟社交媒體之路。2015年「女權五姐妹」案之後,2017至2018年「女權之聲」微博微信相繼被封殺。

2015至2018年,青年女權行動派的行動者和傳播平台接連遭到打壓,青年女權行動遭受重創,陷入沈寂。但是青年女權行動者高舉「行動」的旗幟,通過公眾教育,政策倡議,仍然啟發激勵了眾多青年女性關注並以實際行動促進性別平等。

作者:吳子游 女性主義青年學者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