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台博館推《水怪化石》特展 直擊與恐龍同行的海中巨獸

  • 時間:2022-06-29 13:5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台博館推《水怪化石》特展   直擊與恐龍同行的海中巨獸
滄龍是白堊紀後期海洋中最頂級的掠食者,光看化石中就能感受滄龍的震懾力。(江昭倫 攝)

隨著侏羅紀系列電影最終章上映,全球再度掀起一波恐龍熱潮,不過在恐龍出現的2億3千萬年前的中生代時期,水面下同樣存在許多大型爬行類動物,包括最為人熟知的海上巨獸滄龍、上龍以及蛇頸龍、魚龍等。國立台灣博物館即日起推出《水怪-水棲爬行動物化石展》,就要引領民眾走入中生代海洋巨獸的世界中!

在與恐龍同行的遠古中生代,海底也有一群爬行動物,有些巨獸的體型、兇猛程度,甚至不輸陸地上的恐龍。

台博館今年暑假特別結合館內典藏,以及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及私人藏家借展,策劃《水怪-水棲爬行動物化石展》,當中就出現許多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時期的海中「怪物」,不少更是「頂級」掠食性動物,他們的中文名字雖然都有「龍」字,但並非恐龍,反而屬於更廣義的蜥蜴範疇。

當中「明星」焦點非滄龍莫屬。滄龍在侏羅紀電影中一口將帝王暴龍咬入水中那一幕,讓許多人印象深刻,牠也是公認白堊紀後期海洋中最頂級的掠食者,這次展覽中就特別向科博館借展了〈扁掌滄龍類骨骼〉與〈巨型滄龍(前口齒龍類)〉頭骨化石,光看化石中就能感受滄龍的震懾力。策展人、台博館副研究員謝英宗:『(原音)最大的滄龍頭骨差不多三公尺長,最大的,陸地上的暴龍最大的頭骨大概多少,大概1.5公尺,光是牠的頭就比比陸地上的暴龍的頭大,所以你可以想想看牠可怕的樣子,在水裡面大概沒人可以逃得掉。』

不過關於滄龍究竟是「卵生」還是「胎生」仍未有定論,過去認為是「胎生」,但近年科學家從南極洲發現「卵化石」中卻推測極可能是滄龍所產下。

除了滄龍,展場也展出完整蛇頸龍複製品,身形相當巨大。蛇頸龍頸子由多達76個不同脊椎骨組成,超過人類10倍之多。另外,三疊紀時期的海洋霸主魚龍,也是此次特展亮點,魚龍家族有幾十種,身形像海豚,體型從1公尺到25公尺不等,最早出現於約2億5千萬年前,比恐龍還要早。

其他包括幻龍、海龍群類、像是海蛇一樣的腹軀龍、見證板塊漂移的中龍化石,都難得一見,台博館典藏的「混魚龍」與「黃果樹安順龍」化石更是首次對外亮相。

策展人謝英宗表示,《水怪-水棲爬行動物化石展》從尼斯湖水怪傳說談起,介紹活躍於中生代爬行動物的起源、分布、演化及生殖策略,並展出各類群的珍貴化石,希望讓大家對於中生代海中爬行動物有更多理解,並省思物種滅絕的原因。


台博館典藏的「混魚龍」化石首度對外展出。(江昭倫 攝)


國立台灣博物館即日起推出《水怪-水棲爬行動物化石展》,引領民眾走入中生代海洋巨獸的世界!(江昭倫 攝)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