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台博館特展 跨國移動者與百年南洋藏品對話

  • 時間:2022-09-26 18:37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台博館特展 跨國移動者與百年南洋藏品對話
國立台灣博物館「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精選館藏南洋類藏品,述說跨越區域與文化差異的相遇故事。(台博館提供)

國立台灣博物館即日起推出「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精選館藏南洋類藏品,透過「人與物」、「物與物」進行對話,述說跨越區域與文化差異的相遇故事,策展過程中更邀請許多在台跨國移動者一起參與,由他們述說他們自己主體文化,幫助台灣民眾更認識多元東南亞文化樣貌。

台博館擁有為數相當多的南洋類藏品,多數都是日治時期就典藏,這些藏品在時隔一百多年後,碰上了台灣有相當多來自東南亞的移工、移民的時代,給了台博館靈感,決定策劃一檔「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

展覽以「藏品和社群連結」為策展核心,精選62件台博館南洋類藏品,包括克力士匕首、面具、木質平面傀儡、皮影偶戲、甘美朗樂器模型、生活器具等,以及2019年由駐台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著捐贈給台博館的峇里島神獸「巴龍」,還有世界宗教博物館與台北偶戲館等單位藏品,並向民間徵集泰國食器、越南水神信仰古籍、印尼孔雀羽冠虎面師等展件,希望呈現跨百年時間向度,是如何透過「物件」與「故事」產生對話。

古早時期於東南亞相當盛行的克力士匕首文化,既是武器、也是身份象徵,帶有某種神聖性,其配戴位置方式顯示不同區域民族性,這次台博館一口氣展出多件不同樣式克力士匕首,相當精彩。(江昭倫 攝)

策展人袁緒文指出,台博館近幾年一直在召募「新住民服務大使」,為從東南亞家鄉來的朋友以母語介紹台博館百年建築與歷史,過程中她發現,台博館本身就有相當多南洋類藏品,但台博館目前並沒有能力解釋,她經常拿出照片向東南亞新住民或移工請教,才得知很多藏品至今仍在東南亞地區流傳使用。

像是這次展件中有一套木質平面傀儡,也是因為在台移工看到後回饋,指他家鄉印尼東爪哇諫義里的鄰居就有人從事這樣的表演,已經很多代;透過移工牽線,台博館聯絡這位木質平面傀儡偶戲操偶師兼製偶師Ki Kondo Brodiyanto,透過影片紀錄,示範演出及解說這個自古老流傳至今的傳統文化。這樣的台印交流,也讓當地社群相當興奮,直說等邊境開放後要組團來台博館看展。

而古早時期於東南亞相當盛行的克力士匕首文化,既是武器、也是身份象徵,帶有某種神聖性,其配戴位置方式顯示不同區域民族性,這次台博館一口氣展出多件不同樣式克力士匕首,也讓不少在台新移工或移民看了感覺非常熟悉;另外,策展團隊也邀請幾位在台東南亞藝術家配合展覽製作當代展件,相互呼應。

袁緒文強調,「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並不想凸顯學術研究論述,而是希望透過在台跨國移動者的參與,創造一些他們與藏品的對話,同時也創造由他們自己敘說這些來自他們母國的藏品背後代表的文化意涵的機會。袁緒文:『(原音)其實透過這樣概論展覽,這真的是概論,希望透過逐步建立台灣認識東南亞的方法,我們認識是現在目前,但是這個可以更深一步認識他們的生活、生命或他們的宇宙觀哲學觀, 希望透過藏品是連結他們的社群,以藏品為核心,跟東南亞在台移工共同合作來述說藏品的故事,以及同時他在講他自己的故事,移動的故事。』

台博館「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即日起展出至2023年6月18日,期間也規劃專題講座、導覽、東南亞文化體驗工作坊、家庭共讀等系列推廣活動,並邀請專家分享藏品的故事,帶領民眾深入東南亞多元文化。

2019年由駐台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著捐贈給台博館的峇里島神獸「巴龍」,也在這次展覽中展出。(江昭倫 攝)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