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不再看中國臉色 台灣從西進轉為前進全球

  • 時間:2023-07-01 09:0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不再看中國臉色 台灣從西進轉為前進全球
台商對新南向六國的直接投資以越南為最高。圖為今年5月底河內台商會慶祝成立30週年。(圖:中央社)

近年來,中國似乎不再是各國商人奔相前往投資撈錢的地方,一方面是中國經濟目前正處於結構像減速的狀態,另一方面是地緣政治的變化快速,以美國為首的民主聯盟正在集結對抗以中國為主的極權集團,進而更積極帶動民主與極權間的對抗張力,美國更加大力道與中國進行精準脫鉤,並在半導體供應鏈領域極力圍堵。

而台商,從三十年前的「西進」,到如今轉往「東進」及「南進」,在2016年前或許許多人會覺得不可能,如何能夠在長期以來為中國建立經濟體制、發展商業模式,並且與中國共同富裕的情況下撤退?但從這近十年的情形看來,台資的撤退、轉向、東、南進已成趨勢,中國房地產泡沫、土地財政不佳、中共政府收緊監管權限、電力供應不穩、統治趨向改革開放前的專制,都讓這波台資撤退不是暫時,而是永久。

中國經濟呈現結構性減速 至少需30年的恢復期

中國經濟在面臨2017年美國前總統川普開啟貿易戰及新冠肺炎疫情掃蕩及肆虐後,現今的復甦力道並不足夠,從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不斷探底、年輕人失業率頻創歷史新高、一帶一路受到新冠病毒與通貨膨脹的雙重衝擊,當局不斷補救大撒幣,更加速經濟積弱難返。而更深層的因素,則是中國老齡化的程度趨高,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已將近20%,而勞動年齡人口(15-59歲)在過往十年間每年更以300萬的人口數減少,導致勞動成本持續上升(每年約12%),致使中國不再享有三十多年前勞動紅利。再加上外部環境持續惡化,尤其是西方國家欲與中國經濟脫鉤及去風險化的態勢越來越顯著,導致一向讓中國貿易順差和獲得主要先進技術和裝備來源優勢不再,全球去中國化的趨勢將越來越擴大。而以往多數國家所依循的WTO國際貿易秩序更逐漸被替代,許多國家追求更快速、更雙邊或小多邊的貿易模式及自由貿易體系,以大規模著稱的WTO模式未來也將可能被邊緣化。估計中國的經濟在未來的30年內能夠恢復到過往的水準以上,恐是難上加難。


中國年輕人失業率頻創歷史新高。圖為中國年輕人看著各處的人才招聘名單求職。(圖:微博)

台灣反轉西進 轉向南進已成形

2017年時,台灣對中國的出口比例為41.2%,2022年已下降至38.8%,到了今年1-5月僅剩下35.2%,可以看出台灣正在反轉過往對中國出口的依存度。而對於新南向18國的出口額度,也已從2016年的592億美元,上升至2022年969億美元,增加近五成的比例。而台商對新南向六國的直接投資(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越南、印度)更以越南為最高,2021年已達到10.6億美元,占51%。總的來說,除了美中貿易戰所造成的供應鏈及投資意向的轉移外,台商亟欲擺脫過去在中國所受到的人治、資訊不透明、和勞動成本趨升的困境,轉而向充足且相對便宜的技術勞工、與美、歐、日主要市場都有簽訂FTA、且當地政府投資優惠政策的新南向國家發展,不僅有法制依據,資訊也更加對等充足;更重要的是,東協十國的人口數已經來到6.5億人,若再加上印度人口數已破14億人(人口最多的國家),總人口數超過二十億人,區域及消費市場皆遠勝中國,潛力無限。

不僅佈局新南向國家 更放眼全球

若從台灣出口佈局及比例來看,對美國的出口比例從2017年的11.7%,到今年1-5月的已達16%;對日本的出口比例從2017年的6.5%,到今年1-5月已達8.1%;對歐盟27國的出口比例從2017年的7.3%,到今年1-5月的已達8.7%。此外,依投審會統計,今年1-5月核准對新南向國家投資金額達19.24億美元,超過核准對中投資金額的15.07億美元,核准對美投資金額更達47.79億美元,今年可望首度出現投資美國超過投資中國;再加上,美中貿易戰開打後,台股上市公司西進赴中投資累計自2018年到2022年底增幅僅6%(2.14兆至2.27兆),而東進赴美投資則成長超過54%(3818億成長至5900億),台資轉向力道可謂強烈。

俄烏戰爭讓地緣政治的分歧劇烈,也讓美國佈局印太的信心更加堅定,歐盟國家更積極出台相關的類印太戰略。美、日、韓更積極重點集結成立晶片四方聯盟(Chip4),台灣將以半導體驅動其他產業對全球的投資,世界各國也因為台灣的半導體擴增需求,帶動其他台灣產業的發展,30年前的西進,如今已成昔日過眼雲煙。

作者》許慧儀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