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清大研究提高海水產氫效率 登上頂尖能源期刊

  • 時間:2023-10-31 13:48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王育偉
清大研究提高海水產氫效率  登上頂尖能源期刊
清大指出,以海水來產製氫能,是發展未來能源的希望,周鶴修團隊取得海水產氫技術重要突破,利用冠狀醚來捕捉海水中影響產氫效率的鈉離子,提升海水產氫的速率及產量,為發展綠色氫能源邁出重要一步。(圖:清大臉書)

國立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周鶴修團隊取得海水產氫技術突破,利用冠狀醚捕捉海水中影響產氫效率的鈉離子,大幅提升海水產氫的速率及產量,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尖能源期刊「先進能源材料」。

清華大學今天(31日)指出,以海水來產製氫能,是發展未來能源的希望,周鶴修團隊取得海水產氫技術重要突破,利用冠狀醚(Crown Ether)來捕捉海水中影響產氫效率的鈉離子,提升海水產氫的速率及產量,為發展綠色氫能源邁出重要一步。

清大表示,這項研究成果最近登上國際頂尖能源期刊「先進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並獲選為當期封底文章。

周鶴修指出,當使用光催化劑來產氫時,海水中的大量鈉鹽常附著在光催化劑的表面,令產氫效率大打折扣,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獨特技術,可將冠狀醚成功引入高分子催化劑的結構,來抑制鹽類引起的聚集現象,讓光催化後產生的電子順利與氫離子結合還原為氫氣。

周鶴修指出,最初是使用長鏈結構的醚來捕捉鈉離子,後來改用環狀結構的冠狀醚,捕捉效果更好;去除海水中鹽類對產氫製程造成的干擾後發現,產氫速率明顯提升,從每克催化劑每小時產生15.5毫莫耳的氫氣,提升到39.2毫莫耳,氫氣產量達到原先的2.5倍以上。

周鶴修指出,他們實驗使用的海水來自新竹的南寮漁港,未來若技術發展成熟,可望在海邊就地取材,利用海水及太陽光提供的光照來產氫,實現真正的零碳排,為潔淨能源及永續發展帶來新希望。

周鶴修研究團隊包括清大化工系博士生黃則傅、林韋澄、黎秉衡,及碩士生孫語恩、莊英讓。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