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是白紙抗議一週年。白紙抗議是六四後首次在不同區域的城市、包括約300所大學的系列示威,這與1989年抗議有類似之處。如果從白紙抗議之前10個月發生的重大相關事件看,白紙抗議對這些事件有不同程度的回應,可視為這些事件的積累。本文首先概述與白紙抗議有關的事件,然後辨析白紙抗議的特點和局限,最後討論抗議如何可能轉變為持續追求正義原則的社會運動。這篇文章分為上下兩篇。
1.事件累積與回應
與白紙抗議相關主要事件包括2022年1月的徐州鐵鏈女曝光和6月唐山流氓圍毆女性。這些事件反映了中共系統性販賣、奴役和歧視女性的制度。反抗父權和專制是女性以自組織網路爭取女權持續的抗爭,不少抗爭者都是後來白紙抗議的參與者。
當局堅持嚴厲的防疫清零政策,對各地帶來深重影響,截至去年九月初,已有 70 多個城市被全面或部分封鎖,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約3億多人受到影響。而西安、上海、成都、呼和浩特、伊寧、拉薩等城市封城長達數十天,自由出行受限,食物短缺造成饑荒,基本醫療和護理匱乏導致非正常死亡、貴州隔離轉運大巴翻車導致27人遇難,失業和上工不足造成低工薪階層以及零工經濟工人生活難以為繼。僅在6月至9月,就有六百多起示威和罷工,與民生相關的爛尾、延遲交屋、薪資和福利抗議佔近50%,抗議對象是公司或地方政府。反對新冠疫情政策約6%,雖然這類抗議只佔總抗議數量的一小部分,但是這類抗議發生在被封控的城市,示威規模都比較大,直接指向中共最高層的防疫政策。
四通橋抗議時間發生在去年10月13日,即中共二十大在北京開幕前三天,處於當局啟用敏感時期高級別的維穩機制期間。四通橋抗議標語和口號可以分為三個方面:要求基本民生,反對封控的非人道政策;反抗習近平獨裁統治;對公民權利和精神的呼喚。四通橋抗議不僅聚合了6月至9月分散抗議的訴求,而且指出了民生困境和公民權利被剝奪源於獨裁。四通橋抗議在高校學生和翻牆人士中引起共鳴,接力傳播和回應四通橋抗議口號從中共二十大會議期間一直持續到11月下旬大規模抗議開始。抗議者彭立發(彭載舟)相關資訊的傳播也啟發了不少接力傳播者,隱藏身份,多管道繞過防火牆傳播抗議資訊。彭載舟選擇的抗議地點是將普通物理空間轉化為公共表達空間。這類空間不是當局重點維穩區域。傳遞四通橋抗議口號的接力海報也大量張貼在非重點維穩的公共場域中。
從10月初,在封控環境下,鄭州富士康工人仍被變種的新冠病毒感染,不少工人被感染後仍被繼續要求上工,導致大批工人逃出工廠,步行離開封控區域。隨後,鄭州富士康招聘新工人,但不兌現對新工人的工資承諾,導致罷工。工人逃出封控區域,事實上瓦解了封城措施,激發了後續的抗議,如廣州封控城中村民眾集體掀翻圍欄,使封控措施失效。
感受烏魯木齊火災中居民的處境是引發大規模抗議的催化劑,也是抗議事件累積的轉捩點。在這次火災之後的幾個星期,群體抗議從原來主要集中在封控社區的和網上抗議,轉移到到更大物理空間的抗議。不同社區的居民向烏魯木齊市政府廣場遊行。其他城市也開始了示威和短距離的遊行,高校抗議絕大部分發生在校園內。過去抗議的大型公眾聚集地如天安門和上海人民廣場等,是中共維穩規定的重點地域。抗議者將示威地點轉移到有象徵意義的地標場域,這些地點往往是中共維穩相對薄弱的區域。 例如,上海烏魯木齊路、武漢漢正街、成都望平街、北京亮馬河沿,這些地點都轉化為快速聚集新的抗議地點,使維穩網格出現了更多漏洞,消耗更多維穩資源。(接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