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改變中國 先從理解中國人開始

  • 時間:2023-11-19 21:0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改變中國 先從理解中國人開始
中國人對外界批評的反駁,並非完全出於盲目的愛國情懷,而是多種因素的結合。圖為今年4月蔡英文總統過境洛杉磯,飯店外約20多名中國人舉五星旗、拿著擴音器不斷喊話。 (資料照片:中央社)

中國,這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古老國家,無疑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然而,當外界試圖批評中國的腐敗、不合理政策和各種社會問題時,往往會遭到中國人的強烈反駁,甚至被罵回頭。為何會如此呢?筆者認為,這涉及到中國的教育體制、傳統文化和網路資訊的控制。

教育體制的影響

首先,我們必須看到中國的教育體制。從小學到大學,學生們總是被教導要熱愛自己的國家,並且要尊重和支持政府的決定。這種教育方式鼓勵了對國家的極度忠誠,也使得許多中國人在面對批評時,選擇本能地防衛他們的國家,而不是去深思熟慮其中的問題。

傳統文化的影響

其次,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國是一個以集體為主的社會,個人的需要和想法往往被視為次要的。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人們更容易選擇與大多數人站在一起,而不是站出來提出批評或異議。

網路資訊的控制

再者,中國政府對網路資訊的控制也對這種現象產生了影響。透過審查制度和防火長城(Great Firewall),中國政府有效地過濾了許多批評聲音,使得大多數中國人無法獲得全面的資訊來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國家。因此,當他們聽到外國人的批評時,他們可能會覺得這些批評是基於偏見和誤解,而非事實。

中國人的國家認同

此外,我們也不能忽視中國人強烈的國家認同。許多中國人為自己的國家感到驕傲,並認為中國在經濟、科技和其他許多領域的進步是可以抵消政府的腐敗和不合理政策的。他們可能視批評為對自己國家的不尊重,並強烈反對。

總括而言,中國人對外界批評的反駁,並非完全出於盲目的愛國情懷,而是多種因素的結合:他們在教育體制中學到的忠誠,他們由傳統文化塑造的集體主義思想,以及他們因為網路資訊控制而獲得的片面視角。同時,強烈的國家認同感也是他們反駁批評的一個重要原因。

然而,這並不表示中國人都不願意接受批評或不願意改變。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關注社會問題,並尋求改變。我們需要理解,改變是需要時間的,而這個時間需要我們有耐心,有理解,也需要有尊重。

當我們討論這個問題時,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尊重和理解。我們需要認識到,每個國家都有其各自的問題,而且每個國家的民眾都有自己的觀點和感受。我們不能僅僅因為他們的觀點與我們不同,就否定他們的感受。相反,我們應該尋求理解他們,並與他們建立對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他們,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而且,我們也應該鼓勵中國政府和人民尋求改變,並支持他們的努力。畢竟,改變是需要時間的,而這個時間需要我們的耐心,理解和尊重。我們相信,只要有足夠的時間,中國也能夠解決其面臨的問題,並朝著更加公正、公平和開放的方向前進。

作者》NO OFFENSE BUT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