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入選14個改變食物的女性!柯沛如透過故事 尋找影響社會契機

  • 時間:2023-12-15 12:14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入選14個改變食物的女性!柯沛如透過故事 尋找影響社會契機
在美國食農界闖出名號的柯沛如,近日在台出版《用愛發酵》一書,希望透過自己的生命經過,告訴更多人,應該聆聽自已身體的聲音,與食物做朋友,透過認識食物,改變自己、甚至也能影響社會。(江昭倫 攝)

柯沛如,一個台灣女孩,過去十年在美國食農界闖出一番名號,不只成立了「食物文化合作社」,透過協助分享食物故事的方式,推動再生食農文化,也入選美國食農智庫Food Tank「14個改變食物的女性」。疫情後,舉家返台定居的柯沛如,把自己為何會走上推動食農文化這條路以及與食物對話的生命經驗,出版成《用愛發酵》一書,並透露她已經準備好要重新慢慢認識台灣這塊土地,持續用分享食物故事,尋找可能改變社會契機。

生病讓生命轉彎 學習與食物做朋友

柯沛如這個名字,在台灣大家並不熟悉,倒是她的爸爸很有名,是台灣好基金會的董事長柯文昌。

但在美國食農界,柯沛如以及她與夥伴們所創立的「食物文化合作社」,知名度卻很高,甚至讓她在2019年獲得美國食物智庫Food Tank評選為「14個改變食物的女性」。

柯沛如14歲就獨自赴美求學,但在大學畢業後,卻突然罹患免疫系統疾病,四處求醫,但都沒能改善,後來決定搬到舊金山灣區研究食物療法,參加包曼學院的「全人廚師課程」,了解食物與人的健康關係,接觸了食農業者,一步步走上推廣食農文化這條路。

柯沛如2019年曾獲美國食農智庫Food Tank評選為「14位改變食物的女性」,肯定她投入推動食農文化革命的努力。圖為她與夥伴們所協助的美國食農業者合照。(柯沛如提供)

接觸食療法後,柯沛如的身體狀況改善了,更從認識食物開始,學到如何聆聽自己身體聲音的重要性。柯沛如:『(原音)透過食物我們可以回來先愛自己,先接受自己身體現在的狀況,聆聽身體的聲音,我覺得很有趣,就像是,有時候它其實可以跟我們說很多,就好像一個密碼,你有沒有聽到而已。』

不只是吃而已!重新定義食物

不過柯沛如認為自己最大的收穫,還是認識一群食農界的朋友,柯沛如說「食農文化不是一個人的事」,從產地到餐桌過程,整個產業鏈中其實,很多人都很努力,絕對不是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兩端而已。

由於在大學時曾成立說故事社團,體認到說故事連結人心的力量,柯沛如決定與夥伴們於2014年成立「食物文化合作社」,協助致力於永續的食農業者把他們的故事說出來,尤其是當中的少數族群,提供合作與鼓勵他們發聲的公平機會,創造多元、平等、永續的飲食文化,既能支持友善土地的農夫、行銷者,又能讓消費者吃進健康的食物,達到共好的食物體系循環。

疫後返台定居 想為台灣做些事情

在疫情爆發後,柯沛如與另一半決定舉家返台定居,她說在美國的「食物文化合作社」仍由美國的夥伴們持續正常運作,回到台灣後,她也希望自己能做點什麼,第一步先從出版《用愛發酵》一書開始,分享自己推動食農文化的生命經驗。柯沛如:『(原音)透過故事,透過不同的選擇,我覺得我們才能慢慢建立就是我們怎麼樣講食物,或是我們講食療,才能是真的在想的是長久的健康,自己長久的健康,我們土地長久的健康,台灣這個島嶼長久的健康,就要透過好的故事跟好的食物選擇,所以我覺得我回來,透過這個書開始了一點點,接下來就想要慢慢認識台灣的solution(解決方法),或是希望的方法跟故事。』


柯沛如與夥伴在美國創立「食物文化合作社」,該基金會舉辦相當多活動,協助許多食農業者把他們的故事說出來。(柯沛如提供)

柯沛如說,談食物可以說得實在太多了,牽涉健康、食物正義、貧富差距、氣候變遷、糧食危機,乃至於多元飲食文化,甚至是她自己有了小孩,也開始思考如何把食物選擇主權還給孩子等等,「必須重新定義食物!真的不只是好不好吃而已」。

如同爸爸柯文昌總不追逐主流,很早就體認台灣的美在鄉鎮一樣,柯沛如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爸爸的影響,也在走一條較少人走得路,但她卻甘之如飴,因為她深切知道,「選擇吃什麼,其實也是能夠影響社會、影響世界的」。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