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WEF報告顯示全球供應鏈「去風險」 正助攻南亞與東南亞經濟

  • 時間:2024-01-18 12:17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WEF報告顯示全球供應鏈「去風險」 正助攻南亞與東南亞經濟
許多外商為避免高關稅與科技管制,紛紛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大幅增加投資,特別是印度、越南等國受惠最多。圖為2022年11月停放在越南海防港準備出口到美國的越南智慧電動車VinFast。 (資料照片:中央社)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WEF)時指出,中國在2023年的經濟成長率約5.2%。李強特別指出,外商在中國直接投資的收益率約9%,與國際比較,是較高的水準,因此,「選擇中國市場不是風險,而是機遇。」然而,根據中國商務部去年12月統計,2023年1到11月,中國的外人直接投資(FDI)金額為1.04萬億元人民幣,年減10.0%,為連續第6個月下跌。外國人對中國的投資金額降低,顯示對中國投資信心的不足或認為中國的風險增加,而非中國的機會增加,這是中國FDI金額變化與中國政府官員對FDI看法有較大差異之處。

國際供應鏈重組 WEF看好南亞與東亞經濟

根據WEF公布對於「首席經濟學家展望」報告顯示,56%受訪者預期今年全球經濟將減弱,20%認為將維持不變,23%預測會略為轉強。這些受訪的經濟學家認為,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將減弱且存在不穩(precarious)的主因,包括地緣政治衝突、金融情勢和人工智慧(AI)的影響。受訪者普遍看好南亞與東亞展望,93%受訪者預估今年南亞經濟將能溫和或強勁成長,其中,52%的受訪者認為南亞經濟會強勁成長。就東亞與太平洋經濟方面,86%預估東亞將溫和或強勁成長。但是,對中國經濟的看法而言,31%的受訪者認為今年中國經濟疲弱,65%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溫和成長。值得注意的是,受訪經濟學家普遍看壞歐洲經濟前景,77%預期歐洲今年成長將疲弱或極為疲弱,56%受訪者則預期美國將溫和或強勁成長。

WEF公布首席經濟學家展望報告顯示,受訪者普遍看壞歐洲經濟前景,77%預期歐洲今年成長將疲弱或極為疲弱。(圖:cdubo/Unsplash)

由WEF公布的調查數據可以知道,除了受訪的經濟學家普遍對中國經濟前景不樂觀外,對歐洲的經濟前景更為悲觀。事實上,WEF的調查報告與近年的國際供應鏈重組以及物價上漲對全球貿易與投資的影響一致。

首先,就中國與南亞或東南亞國家的前景預測而言,美國對中國課徵的高額關稅與實施科技出口管制,已使得許多廠商為了避免高關稅與科技管制,紛紛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大幅增加投資。特別是對於南亞的印度與東南亞的越南等國,在此波國際供應鏈重組的投資受惠最多。隨著這些廠商在中國以外的產能建置完成,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也將被逐漸取代。各國廠商對於中國「去風險」的作法,與中國的外人直接投資降低以及經濟學家對南亞與東南亞前景樂觀的理由是一致的。有關中國的經濟前景預測,也可參見本專欄「房地產債務危機 已重創中國消費信心與內需經濟」

中國經濟衰退與通貨膨脹對歐洲經濟的傷害

其次,就歐洲經濟前景而言,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所引發的全球通膨以及中國經濟的衰退,分別影響了許多歐洲大國的內需與出口。通貨膨脹對全球需求的負向衝擊甚大,使得歐洲央行與英國央行持續升息因應。由於歐洲對於俄羅斯的能源供應倚賴程度高,因此,受到能源價格上漲的傷害也較大,對其內需經濟帶來不利的影響。就歐洲主要國家的出口而言,在中國過去處於世界工廠的地位下,歐洲許多汽車、精密機械的生產主要出口至中國,隨著中國內需緊縮,則這些歐洲大廠的銷售量也會大幅減少。此外,中國電動車廠商的大量生產與低價傾銷,也對歐盟主要的汽車工業產生衝擊,為此,歐盟也已對於中國電動車啟動「反補貼」的調查。因此,歐洲的經濟前景確實沒有樂觀的理由。

最後,由於中國與歐洲經濟可能發生衰退或不會有顯著成長,若我們要預估今年全球景氣的走向,則除了期待美國經濟不會有大幅衰退外,南亞與東南亞的經濟需有進一步的成長,才可能讓今年的全球經濟有較樂觀的成長。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南亞與東南亞國家的生產地位對中國的替代性將逐漸提高,這些地區經濟發展的差異將會縮小,南亞與東南亞的經濟發展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會持續增加。

作者》蔡明芳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系合聘教授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