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陷政府、市場雙失靈 全球去風險化保持安全距離

  • 時間:2024-02-07 13:4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中國陷政府、市場雙失靈 全球去風險化保持安全距離
中國正出現「雙失靈 」的經濟壓力,即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圖為上海知名商圈南京路步行街的街景。(圖:中央社資料照片)

中國經濟慘淡,對許多中國民眾來說,這個年恐怕是不好過,房地產泡沫化危機難緩,股市陷入狂瀉跌停的窘境,這意味著,整體經濟現況低迷,外界對市場預期也是負面、不抱任何希望。2022年底,北京當局宣布不再動態清零,原本期待的經濟復甦力道卻沒有起色,縱然2023年的經濟成長率達到預定目標,但這是以2022年低迷的基底計算,外界評估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會持續下行,預估2030年只剩下3.5%的成長速度,預期心理衍生投資乏力的狀態,中國經濟前景堪憂!

中國經濟螺旋下行 將對全球帶來風險 

中國經濟為何會陷入「螺旋式」的下場,完全不同於市場經濟國家的轉型經驗,沒有產業升級的動力,也讓原本具人口紅利的消費動能越來越薄弱,「中國風險」儼然已成為探討中國發展模式的重要課題。探究中國經濟危機,不只是單純的經濟問題,更有著政治權力因素所導致而來的情況,一方面是習近平的統治因素,另一方面也和中共權力結構息息相關。當然,整體的外部環境也影響著中國經濟表現,以美國為首的市場經濟國家,對於中國經濟的判斷,不再是機會,而是「風險」。

習近平的第三任期,並沒有表現出延任後的領導氣勢,內政問題層出不窮,習家軍內部矛盾消息四起,中共二十大的經濟路線以「安全」為主軸,無論是對內部市場的控制力道愈來愈嚴謹,也要防範外部勢力對內部的影響,可以說,「風聲鶴唳」足以形容當前習近平主政下的中國經濟情勢。回顧2023年,中國內部出現更多社會經濟的不確定性,展望2024年,習近平的決策讓外界更為擔憂,尤其是中國內部瀰漫著「民族主義」氛圍,而中共有對內壓制不得批評中國經濟,沒人敢說真話,外界質疑習近平會採取更多極端冒進的動作。

2023年中國內部出現許多社會經濟的不確定性,展望今年習近平的決策讓外界更為擔憂。圖為去年中國武漢爆發退休人員大型抗議活動,要求當局撤回削減健康福利的醫保改革措施。(資料照片:取自微博)

中國陷入雙失靈 台灣要保持安全距離

中共對於經濟的作法,顯然也出現瓶頸,長期以來,「政府主導」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從19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中共中央確立「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認知,再加上政府採取土地財政、金融槓桿等「宏觀調控」政策,2008年全球漫起金融風暴,當時中共中央推出「四兆人民幣擴大內需方案」,確實也發揮的正面作用,尤其是帶動數位高新產業的成長。不過,2020年習近平大力推動「停產停工」的清零防疫路線,以及監控市場的壓制動作,2023年推出一兆人民幣國債來刺激經濟卻效果不彰,整體環境十分低迷。

綜合上述,中國正出現「雙失靈 」的經濟壓力,一來有「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的狀態,不但有投資出走的現象,消費乏力更讓「生產力」、「通縮」問題更為嚴峻;二來有「政府失靈」(Government failure)的風險,刺激方案難以發揮積極的效用,監控動作更讓市場無法自主運作,尤其是「安全意識」帶來了寒蟬效應。最值得留意的是,中國目前面臨的「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卻相互螺旋牽動,這加速了經濟下行的速度;此外,國際社會強化「去風險化」(De-risking)的意志,這除了是要防範中國的經濟脅迫,也要預防中國雪崩式經濟危機的「外溢」(Spillover)效應。

持平而論,中國面臨著持續攀升的內、外部壓力,以及習近平在黨內權力全面掌控的情勢下,更缺乏議論的反對意見,黨政鬥爭「內捲化」,「紅」比「專」更重要,再加上習近平掌權後,社會民粹化放任民族、愛國主意操弄,一旦內部壓力難緩,中國社會泛起質疑習近平正當性的質疑聲,難保會對外採取強硬手段來鞏固政權、轉移國內注意力。對台灣來說,中共必然會施以更多壓力,除了要和中國保持安全距離之外,也應當兵推各種習近平的冒進動作,想定不同的因應對策,「中國風險」也是台灣的重要課題!

作者》吳瑟致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台灣智庫諮詢委員、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海基會無給職顧問。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