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香港人為何都北上消費了?

  • 時間:2024-02-12 12:27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香港人為何都北上消費了?
香港人北上中國大陸吃喝玩樂成熱潮,春節不例外。受訪港人說,因為通關方便,物價又比香港便宜。圖為深圳一家大型超市。 (圖:中央社資料照片)

疫情過後,香港面臨著一個新的社會經濟現象:即使政府實施了多項政策以促進本地消費,大量香港居民仍選擇「北上」至中國大陸消費。這一趨勢的出現,不僅對香港的本地市場構成了挑戰,而且也反映了大陸市場的強大吸引力和競爭力。而本文章筆者將從社會經濟、市場吸引力及競爭力三個維度探討此一現象。

首先,從社會經濟的角度來看,香港經濟高度依賴服務業,特別是零售和旅遊業。疫情對這些行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導致許多港人失業或收入下降。然而,相對於香港,中國大陸的經濟復甦更為迅速,且消費市場更加多元和活躍。這使得北上消費成為一個經濟上更有吸引力的選擇,尤其是對於那些尋求性價比較高商品和服務的消費者。

其次,中國大陸市場的吸引力不容小覷。隨著大陸中產階級的崛起和消費升級,從奢侈品到電子產品,從文化娛樂到休閒旅遊,大陸市場呈現出強大的多樣性和包容性。相比之下,香港的市場規模有限,雖然精緻但在商品多樣性和價格競爭上有所不足。加上大陸電商的快速發展,北上消費對於許多港人來說,不僅是物質上的選擇,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上的轉變。

再者,競爭力的角度也不可忽視。大陸在製造業、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快速發展,使其在某些產品和服務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價格優勢。而香港,作為一個成熟的國際金融和商貿中心,其產品和服務在定位上更偏向高端市場。對於尋求性價比的消費者而言,大陸的市場無疑更具吸引力。

香港政府雖然積極推動消費券、香港夜繽紛等政策,希望挽回本地的消費潮,但這些措施在短期內難以對結構性問題產生根本性改變。消費者的選擇不僅受限於價格,還包括品質、服務、體驗等多方面因素。

此外,筆者認為,在一個開放的經濟體系中,消費者的流動性是市場自由的體現。香港居民北上消費,一方面是對更廣闊市場的探索,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香港本地市場在某些方面的不足。為了迎合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香港不僅需要政策上的調整,也需提升本地市場的整體競爭力,包括提高商品和服務的創新性、多樣性和性價比。

在市場吸引力方面,筆者認為香港政府應發揮其作為國際城市的優勢,強化文化藝術、創意產業和特色零售的發展,打造獨特的消費體驗,從而吸引包括中國內地消費者在內的全球顧客。例如,香港的藝術展覽、國際美食節和購物節等,都是提升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競爭力的提升需要香港政府和商界共同努力。政府可以考慮進一步優化商業環境,減少不必要的規章制度,提高效率,並通過教育和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商界則應該加大在創新和品牌建設上的投入,提高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價值。

疫情過後的全球經濟正在重塑中,香港的轉型亦應該順應這一潮流。持續的社會政治穩定,加上有效的疫情控制和經濟激勵措施,將有助於香港在後疫情時代重建消費者信心,並重新定位其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地位。

然而,這一轉型並非一蹴而就。筆者認為,香港需要一個長遠的視角,通過持續的努力和創新,逐步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並在區域內外建立更多的合作伙伴關係。這樣,香港不僅能夠鞏固其作為國際金融和商貿中心的地位,還能在文化和消費領域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總結來說,香港居民北上消費的現象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面對這一挑戰,香港需要從社會經濟、市場吸引力及競爭力等多個維度出發,採取全面的策略進行應對。透過深化改革、創新驅動和加強區域合作,香港完全有能力重塑其作為國際消費中心的吸引力,並在後疫情時代繁榮發展。

作者》小蟻人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