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從「四不」進化到「十不」 來自中國青年的靈魂拷問

  • 時間:2024-03-21 17:59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從「四不」進化到「十不」 來自中國青年的靈魂拷問
面對競爭大、低薪長工時的職場,中國青年寧願回家啃老當「全職兒女」,逃避殘酷現實。(示意圖/freepik)

近日中國網誌熱傳一篇題為「新時代的『十不青年』」貼文,中國青年由幾年前的「躺平」、「四不」,進化到今天的「十不」。失業率居高不下,市場難提供充足崗位與有競爭力薪資,面對競爭大、低薪長工時的職場,中國青年寧願回家啃老當「全職兒女」,逃避殘酷現實,「十不青年」的出現更是全方位對社會控訴。

不捐血不扶老人 冷漠背後的心酸

青年失業問題已困擾中國多時,去年6月中國青年失業率高達21.3%,此後官方把有關數據蓋牌半年「完善統計工作」,及至今年1月經「完善」後的青年失業率大幅下調至14.9%。不過,玩弄數字遊戲除了令面子好看一點外,對解決問題於事無補,北京大學經濟學副教授張丹丹在數據蓋牌前曾表示,青年失業率被嚴重低估,去年3月中國青年實際失業率最高上看46.5%,比官方數據高出一倍以上。

中國兩會期間,中共黨媒《新華社》刊出一篇題為〈促進青年就業,怎樣打開新空間?〉的文章,回應中國青年面對的困境,當中提到中國有超過2.18億人具有大學學歷,每年畢業生規模已超過千萬人,在如此龐大的就業群體出現緩就業、慢就業的情況不難理解。文中引用了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應屆畢業本科生張翱聰說:「躺平、擺爛不是對我們青年一代的真實描述。無論考研還是找工作,大家都很努力,都想早點上岸。」沒錯,青年該充滿朝氣與拚勁,多少中國青年經歷過張同學口中為「早點上岸」而努力不懈的階段,但畢業一年、兩年、三年甚至更長時間仍找不到工作的如今俯拾皆是,躺平、擺爛不應是對青年一代的描述,卻是迫於無奈的寫照。

中國早前流行「四不青年」,意指不戀愛、不結婚、不買樓、不生子,現在「四不」進化到「十不」:不捐血、不捐款、不結婚、不生子、不買房、不買彩券、不入股市、不買基金、不扶老人及不感動。不結婚生子買房,是年輕人對生活壓力的消極回應;不買彩券股票與基金意味連透過勞動以外的上流機會亦不感興趣;不捐血捐款,以至不扶老人與不感動,與其說冷漠,倒不如說對中國社會信任體制完全崩潰的結果。

躺平是等死 不躺平是猝死

中國出名工時長,隨著中國經濟環境轉差,勞工的薪資待遇更嚴峻,為保工作無償加工成為常態。996、007是中國網民對社畜生活的形容—996,即早上9時上班,晚上9時下班,一周上班6天;007就是零時工作至零時,等於24小時不停工作,每周工作7天。大概在2021年,中國當局礙於過勞死的爭議持續上升,一度嚴厲提醒企業超長工時是違法,但事過境遷,勞權未見提升,超時工作固態復萌,而且每況愈下。

根據中國勞動法,標準工時制為每日8小時,每週不超過44小時,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任何超時工作要付加班費。

中國國家統計局去年底的數字顯示,中國企業就業人員每週平均工作48.9小時,創20年新高,若以每週5天工作計算的,每天工作達10小時。這還是官方公布的數字,真實情況相信有過之而無不及。十多年前內地傳媒已有估算中國每年過勞死的人逾60萬,由於過勞死難以定義,實際數字難以掌握,但一宗接一宗勞工在長時間工作後猝逝的個案已能反映一二,據《中國勞工通訊》報導,去年8月年僅23歲的徐姓男子在連續工作13天,每天至少10小時夜班後,猝死在員工宿舍;2022年2月一名管姓男子連續5天工作12小時後腦出血死亡,所屬公司隨即刪除其打卡資料,意圖掩飾死者加班紀錄等。中國網民直指官方公布的數字只是一個平均數,社會底層工作者沒有議價能力,為了生計只得硬著頭皮加班,一旦出事,資方一句「你情的願」便能抹去責任。

躺平是等死;不躺平是猝死。「十不青年」每個「不」字背後都是一道靈魂拷問。不生子是自私抑或是負責任﹖不買房是沒上進心或是自知之明﹖不扶老人不捐血是冷酷還是自保﹖錢幣有兩面,寡淡的另一面是心灰意冷,對未來否定與對社會控訴﹗

作者》余知宜  在香港從事傳媒工作二十多年,走訪社會各界,目前在台,不忘記者初心。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