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濱海作戰指揮部」將成立 學者:應編配海陸及沱江級艦

  • 時間:2024-04-16 18:18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楊仁翔
「濱海作戰指揮部」將成立 學者:應編配海陸及沱江級艦
學者指出,為了完整作戰體系,未來的濱指部應配署海軍陸戰隊等單位,增加自我防衛能力。(圖: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臉書)

近期傳出海軍將成立「濱海作戰指揮部」,並納編海鋒大隊、光華快艇及海洋監偵指揮部等單位,負責台灣沿岸24海浬內的制海防衛任務。不過有學者指出,除了上述三個單位,為了完整作戰體系,未來的濱指部應配署海軍陸戰隊等單位,增加自我防衛能力。另外作戰防禦範圍,更不應該只限於濱海24海里。

「濱海作戰」概念源於美軍 強調分散多點攻擊

我國海軍未來預計將整合負責岸置反艦飛彈的海鋒大隊、負責近海機動打擊的光華快艇及雷達搜敵的海洋監偵指揮部三個單位,成立「濱海作戰指揮部」,引發各界關注。

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江炘杓說明,所謂的濱海作戰概念起源於美軍,為因應「區域拒止」的戰略,強調分散式多點攻擊能力,爭取並獲得制海權。但實際各國的作戰構想、作戰區域都不同。以台灣而言,濱海作戰的構想應屬於防衛作戰態勢,並借鑑烏俄戰時,以陸基飛彈攻擊俄國黑海艦隊的經驗。

強化「濱指部」防護能力 應編配海軍陸戰隊及沱江級艦

不過面對戰時,共軍可能的第一波無人機或導彈攻勢,江炘杓認為,濱指部也應考量自我防空能力,除了配發反無人機設備,也應編配海軍陸戰隊的野戰防空部隊,甚至是沱江級巡邏艦,來提升防空效能。江炘杓說:『(原音)理論上它可以依靠空軍的防空飛彈旅,或者是陸軍的野戰防空,但是戰時自己都有自己的任務啊,那自顧不暇的狀況之下,大概很難說要能夠依靠它們提供你防空保護,那所以最好就是,陸戰隊有這個野戰防空的,能夠一起過來,就可以提供部分的這個防空能力。另外一個(沱江級)塔江艦不是防空型,防空能力很強,也編配給濱指部啊,減少對這個陸上濱指部的部隊的一些威脅。』

江炘杓也認為,目前駐紮基隆港,配屬光華快艇及沱江級艦的海軍131艦隊,因同屬近海防衛作戰,未來可能也一併納編至濱海作戰指揮部。

反艦飛彈射程遠 防務不應限於24海浬內

而外傳未來濱指部將負責沿岸24海浬(約44公里)內防務。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則認為,由於共艦進犯時,最佳的殲敵時機皆遠超於24海哩,所謂的24海哩內防務應該指的是佈屬位置,而非接戰範圍。揭仲說:『(原音)應該是在這些船團,進入臺灣海峽,準備要集結之前,就先針對船團中的高價值目標,先發動打擊。那這個階段的距離,絕對在24海浬外。第2個主要的階段是,他這些船團在臺灣海峽附近集結,並且改變隊形。那這個區域我們叫做換乘區,它會形成一個非常龐大的目標,其實是我們這些岸置反艦飛彈,殺傷共軍最主要的階段,那現在隨著中共這個新的這種載具的加入,這個換乘區離臺灣陸地,可能會離大概60甚至70公里,在這個階段也不會在24海浬裡面。 』

揭仲表示,共艦進犯24海浬內時,應該都已轉乘氣墊船或登陸艇,目標小也不利於反艦飛彈攻擊。再加上現行各式反艦飛彈射程都遠超24海浬,整個台灣海峽應該就是一個作戰區,戰時由衡山指揮所統一指揮,沒有必要再把台灣海峽一刀切,分24海浬內或外,或是區分過多的作戰單位,在指管角度並非好事。

「濱指部」成立 有助於戰術發展與人才培訓

至於有關濱指部的成立,揭仲認為,因陸射雄二、雄三飛彈,及美國軍售的魚叉飛彈陸續到位,海鋒未來配屬的飛彈將超過千枚,以目前上校編制的大隊的確有所不足,所以進行組織調是正確的方向。同時在組織擴大後,對於戰術發展與人材培育,也都會有助益。揭仲說:『(原音)那隨著這個人員的增多、數量的增多、單位升編。它其實可能以後就比較有可能去發展出自己的人才培育跟訓練的系統。至於發展出負責開發自己的相關戰術啊準則的單位,會使得整個飛彈部隊的運作會更專業更成熟。』

另外前海軍艦長呂禮詩則認為,未來將獲得的美制魚叉飛彈系統,同時也將配有25台雷達車。屆時能否提供同屬濱指部的雄二、雄三飛彈敵情資訊,或與目前海偵部的陸基雷達配合,也都是值得觀察的角度。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