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美政府前能源顧問強調能源安全攸關國安 陳冠廷:境外勢力灰色脅迫 製造政治效果

  • 時間:2024-06-18 16:12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美政府前能源顧問強調能源安全攸關國安 陳冠廷:境外勢力灰色脅迫 製造政治效果
立委陳冠廷(中)、前美國國務院歐洲能源安全顧問班傑明(Benjamin L. Schmitt,左)強調審慎應對能源安全,強化關鍵基礎設施韌性。圖:EVC提供

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委員陳冠廷出席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在台辦事處(EVC)舉辦「沒有國安,沒有公正轉型」研討會時強調,台馬海底電纜、電力基礎設施等小規模低科技的侵擾事件非常嚴重且非偶發,恐為境外勢力的灰色脅迫手法,國安單位須謹慎因應。

陳冠廷表示,2016年至2020年間,連接馬祖與台灣的海底電纜遭破壞高達27次,維修費用每年超過3000萬新台幣。此外,新竹峨眉高壓電站、桃園機場電力系統等基礎設施也屢傳破壞事故。他認為,此類事件的成本極低,其目標並非破壞基礎設施本身,而是製造政治效果,給反對黨提供批評的機會,導致政府失去威信。

能源安全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

與談的前美國國務院歐洲能源安全顧問班傑明(Benjamin L. Schmitt)博士亦指出,能源安全政策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2022年,位於挪威,連接斯瓦巴(Svalbard)群島的衛星地面站和挪威大陸的水下光纜被切斷,證據顯示恐為俄籍拖網漁船來回巡航所致。2023年,波羅的海電纜亦遭遇類似事件。

陳冠廷提醒,這些破壞行為並不限於一個國家,而是全球性問題。這些事件通常由可疑的敵對勢力漁船、人士引起,中國、俄羅斯正在破壞印太、歐陸地區的穩定。班傑明博士回應表示,此類灰色地帶威脅讓威權國家製造恐懼,削弱民主韌性。但這些經驗可讓歐盟與台灣相互學習應處的作為。

立委:建立即時通報機制 提高防範意識

陳冠廷舉例說明,針對重要臨岸基礎設施,可利用低軌衛星、民間商業頻繁的影像資料,預判、防治破壞行為。此外也可在相關設施加強紅外線、照明與警報進行弱點掃描、或從機關內部增設、強化材料儲存管理、精進及時通報及聯繫機制等,提高防範意識,審慎應對危安事件的發生。

最後,主辦此次研討會的EVC主任葉皓勤表示,許多「公正轉型」的討論忽視宏觀層面的國家安全和人權問題,但這些問題在實現全球氣候目標時不能被忽視。因此若將國家安全、關鍵基礎設施保護和反貪腐策略納入氣候正義框架,能確保台灣在日益緊張的兩岸局勢中保持能源和基礎設施的韌性。

延伸閱讀
中國潛艦澎湖現蹤 民進黨:中國灰色地帶戰略、要提醒警覺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