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林立青藉文學 為底層勞工發聲

  • 時間:2018-03-27 10:0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林立青藉文學 為底層勞工發聲
林立青處女作「做工的人」,首次為工地的工人發聲,引發極大回響。林立青說,這些社會邊緣人其實都很希望自己的故事被聽見,而文學就最好的方式,為他們贏得某種社會認同!(江昭倫攝)
台灣出版界以勞工為主角的書寫不算太多,林立青去年推出處女作「做工的人」,更是首次為工地的工人發聲,引發極大回響。林立青說,這些社會邊緣人其實都很希望自己的故事被聽見,而文學就最好的方式,為他們贏得某種社會認同!在3月29日即將登場的2018曼谷國際書展,林立青也要帶著這本「做工的人」參加2018曼谷國際書展台灣館活動,和當地讀者、作家,分享他寫作的心路歷程。

◎誤打誤撞 監工變作家
1985年出生的林立青,本名林亞靖,東南科技大學土木系畢業之後,不想考公務員,加上成績也不算太好,決定到工地當監工,當時他才22歲,因為年紀輕,面對的都是一票資深工人,管理上遇到挑戰很大。
林立青:『(原音)我在工地的時候,我剛進去時22歲,我面對的人都是52歲、60歲,他們的年齡、經驗、生活、眼界、見識,以及專業能力都遠高於我,那時候是我最困難的一段時期,我認為大慨有5年左右,那段時間變成說你講什麼,工人因為他也覺得你講得不見得算話,你也不見得比他懂,你很難管理,等到我後來我慢慢可以抓住一些東西的時候,我發現我已經25歲、26歲了。』
雖然當監工一開始很辛苦,但也讓林立青對於工人的處境有更深刻的了解,但後來變成作家,卻是誤打誤撞。林立青說,原本他只是在網路上,為了網友不了解工人處境跟人家吵架,因為心疼底層勞工老是被誤解,就決定乾脆自己來寫,為他們說說話。
林立青以他在建築工地的第一線視角,真實記錄做工的人的生命故事,像是到工地打工的「八家將」,林立青就認為他們是支撐郊區與地方文化的主力;「工地外勞」描寫的則是本地勞工與外籍勞工的互動,以及面對警察跑到工地抓逃逸外勞,他又是如何想辦法拖延時間,以微薄的力量袒護那些勞工們的尊嚴。
◎用文學包容邊緣人的生命故事
在台灣社會裡,工人往往被當作社會的邊緣人,很少人聽他們說話,他們也不覺得自己的故事能夠被聽見。但林立青「做工的人」出版後,情況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林立青笑說,現在遇到卡車司機、拖板車司機、原住民工人,甚至是性工作者,每個人都想告訴他很多故事,而且還經常要求必須寫出本名,很多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故事,他們總是拉著他說,很有意思。林立青:『(原音)有些我也不知道真的假的,可是你可從那些故事裡面得到一些蛛絲馬跡,比如說,我大概在半年前我就在臉書上說,我有一個師父告訴我一個很奇怪故事,說他住在高雄外海往屏東那一帶,他有一次往台東那一邊去的時候,發現有船把人丟在海邊,然後游上岸,那些都是偷渡的外勞,我覺得那一定是假的,然後這禮拜就爆了!就是他們會把更多那種不知道能不能講的東西,偷偷往我這邊講出來,塞進來,然後那種故事越來越多,所以我現在處於一個故事大爆炸。』
林立青認為每個人都有他的故事,當這些故事變成文字或被寫進書裡被肯定,似乎就獲得了某種社會認同,這就是文學的包容力所在。林立青:『(原音)他們會給我各種很有趣的題材,可是我沒辦法查證以前我要怎麼寫?我可以用文學,我可以這樣包裝,當你這些東西處於社會角落邊緣,你不見得能查證,而且是單方面感受的時候,只有文學可以包容。』
◎愛看托爾斯泰名著的監工
林立青雖然說自己沒想過當作家,不過他也承認自己很愛看書,有陣子經常待在圖書館,一開始看金庸、古龍武俠小說,後來就迷上托爾斯泰的作品,尤其愛他的「復活」,他笑說可能是跟自己是基督徒有關。
目前林立青偶爾仍在接案子當監工,加上第一本書的版稅,以及時不時受邀演講、座談,生活還過得去。對於未來,林立青沒想太多,他說若當作家可以養活自己,他就當作家,若不行,當監工也什麼不好,未來也不想結婚,日子簡單過就好了。
前陣子,林立青被誠品書店選為年度最期待作家,他笑說壓力很大,目前正在寫第二本書,內容是還是和工地工人有關的生命故事,但不侷限在工地內,而是這些人在工地外的生活,人物面向也會更廣。
林立青說,他希望可以有更多以勞工為主角的作品出現,因為這些底層的聲音寧可說出來被討論,也不應該被隱藏或壓抑,更何況這些人是如此謙卑和努力地活著,一樣值得被尊敬!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