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新南向/前進印度 台商分享在地經驗

  • 時間:2018-05-29 17:46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楊文君
新南向/前進印度 台商分享在地經驗
駐印度代表田中光向台北市商總理事長王應傑等,介紹印度經貿現況與台印關係。
(圖:中央社)
印度擁有13億人口,內需市場龐大且勞動力供給豐沛,隨著印度總理莫迪大刀闊斧的改革,越來越多跨國企業搶進印度市場。在新南向政策加持下,不少台商也躍躍欲試,究竟台商前進印度將面臨哪些考驗?已在印度深耕多年的台商就直言,印度不是賺快錢的地方,而是賺大錢的地方,需要長時間耕耘。

◎台商:印度是賺大錢、非賺快錢之地
印度人口紅利、內需市場龐大,處處都是商機,但礙於語言及文化隔閡,台灣廠商鮮少前進印度市場。外貿協會就指出,台灣在中國大陸有10萬家的台商、在東南亞有2萬5千家的台商,但在印度只有106家,顯然還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已在印度深耕4年的印度台灣商會會長、勝利體育印度分公司總經理柯喬然指出,很多老闆都是同樣心態,希望一筆錢投進去,很快就能賺回來,但他認為,印度不是賺快錢的地方,而是賺大錢的地方,需要長時間耕耘。他說:『(原音)目前為止,4年的時間,我的學習是,印度不是讓你賺快錢的地方,印度是賺大錢的地方,但是大錢不可能賺得快,畢竟是要慢慢來的。』
柯喬然直言,投資了4年,目前還沒看到損益平衡點,即便有獲利,都會再投回市場,力拼市佔率跟品牌知名度。
◎文化差異 印度員工需不斷叮嚀
值得注意的是,在印度經營企業,印度員工的管理跟台灣大不相同,柯喬然指出,通常對印度員工下指令,印度員工只會完成50%或80%,但他們卻認為已經完成100%,因此身為台灣主管,關鍵就在不斷確認,再次叮嚀,才能讓執行力達到100%。
台達電印度分公司總經理特助王漢忠也指出,台、印同事之間確實存在文化衝擊和認知差異,對標準的認知也不同;很多時候出了意外,台灣管理階層已經覺得事態嚴重,印度員工卻不覺得。他說:『(原音)一個是要跟得很緊、要跟得很細,可能我在其他地方,我大概問兩個問題、問三個問題,大概就知道這邊的情況,但這邊我問題要不斷問下去,要到追根究底,這是比較累的部分。』
四零四科技經理林家名建議,要解決台、印同事間的文化差異與溝通障礙,就是要多了解、多溝通、多確認和在地化。
◎拓展印度 台商建議政府多宣傳、降低疑慮
隨著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協助廠商拓展印度市場,也將以「國家隊」的方式取代過去讓廠商單打獨鬥的情況。柯喬然認為,每個產業都希望能有國家隊,但實際上,小米供應鏈、蘋果供應鏈都已經一條龍式的進軍印度,值得政府思考。
林家名也指出,相對於韓國等國家能以「國對國」的方式洽談,包括鋼鐵、輪胎、車用商品都能一起談,但台灣就比較難以期待,建議政府可以朝降低廠商疑慮開始,慢慢打造出屬於台灣的生態系。他說:『(原音)像印度這個市場很有潛力,很多沒有做過的台商很想進來,所以政府應該想的事情是怎麼樣降低他們進入這個市場的難度,我們希望更多人一起來參與這個市場的經營,比如台達電在這邊有設點、有根基,我們跟台達電也有一些生意上的往來,所以如果更多台商來參與,我們內部也會有一個生態系的形成。』
隨著印度總理莫迪大刀闊斧的改革,不但推動印度製造,拉抬製造業,也通過破產法、將各地商品服務稅統一,讓經商環境更具國際競爭力,且為了杜絕地下經濟,還執行廢鈔計畫,大幅提升行動支付等,當眾多跨國企業搶進印度市場之際,台灣更不該缺席。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