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國際環境夥伴計畫 台領航亞太地區汞監測技術

  • 時間:2018-10-11 22:07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陳子華
國際環境夥伴計畫 台領航亞太地區汞監測技術
美國環保署首席副助理署長西田珍(Jane Nishida)(左)訪台,除了在玉山論壇發表專題演說、分享台美「國際環境夥伴計畫」(IEP)合作成果,11日下午也與台灣環保署長李應元(右)會面,談論IEP過去五年來的合作成果。
(圖:中央社)
國際環境夥伴計畫邁入5週年,美國環保署首席副助理署長西田珍(Jane Nishida)與台灣環保署長李應元今天(11日)表示,計畫中不論是汞監測還是電子廢棄物回收技術等,台灣在亞太地區扮演領導角色。
西田珍今明兩天訪台,除了在玉山論壇發表專題演說、分享台美「國際環境夥伴計畫」(IEP)合作成果,下午也與李應元會面,談論IEP過去5年來的合作成果。
台灣與美國從1993年簽署雙邊環保合作協定至今已邁向25週年,雙方也在2014年共同推動國際環境夥伴計畫,重點關注在世界經濟活動成長幅度最大的亞太地區,致力於優先解決的共同環境議題,包含環境教育、電子廢棄物管理、空氣品質、汞監測以及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整治復育等。
西田珍強調,「台灣在亞太地區領導著汞監測」,不論是越南、泰國、菲律賓及蒙古的汞監測技術或設備,最近都透過台灣的協助獲得很大幫助,包含台灣的中央大學也有做相關的分析、台灣環保署也提供了12個捐贈給南向國家。
李應元則認為,現代社會人手一支手機,每年都有幾百萬、幾千萬台的電子廢棄物需要回收,「是一種顯著的浪費」。台灣透過會議、計畫分享電子廢棄物環保回收技術,讓馬來西亞、菲律賓邀請台灣到他們國家辦理,也吸引當地中央、地方官員參與。台灣廠商亦受這些國家邀請去展示、說明回收技術,並有後續的合作。
IEP啟動邁入5週年、達到一重要里程碑,西田珍表示,希望未來能繼續著重空氣品質及循環經濟二項環境議題上。她認為,空氣污染不只是環境議題,還應跟公共衛生及健康有所連結。此外,地球資源有限,未來也必須尋求更永續的方式去利用這些資源。
李應元則希望,未來能繼續透過美國環保署的協助合作,加強台灣跟周邊國家包含印尼、馬來西亞等國的分享交流。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