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解嚴32年 「M,1987」召喚記憶廢墟

  • 時間:2019-06-24 19:07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解嚴32年  「M,1987」召喚記憶廢墟
人力飛行劇團推出「M,1987」,試圖重塑時光,繼續探索未知的旅程。(江昭倫 攝)

今年是解嚴32週年,人力飛行劇團推出「M,1987」,將導演黎煥雄於1987年河左岸劇團時期的兩齣作品「拾月」與「兀自照耀的太陽」合併重整,在30多年後的現代,透過新世代劇場創作的眼光,看待那一段如今被多數人當成記憶廢墟的時代,試圖重塑時光,繼續探索未知的旅程。

1987年是台灣從威權體制邁入解嚴的重要歷史年代,也是導演黎煥雄劇場生涯的第二年,那一年,他帶領當時的河左岸劇團推出了「兀自照耀的太陽」,並參與王墨林策劃的「拾月」演出。

其中「兀自照耀的太陽」改編自陳映真短篇小說,用反覆出現的片段語言和意象,呈現日據時代台灣中產階級意識和下階層的苦難;「拾月」的演出則是刻意選在國家兩廳院正式啟用的同一天發生,凸顯小劇場對於整個社會迎接「現代化」的反諷,充滿空間解嚴的意味。

32年過去了,黎煥雄選擇從兩個作品中各自擷取一部分,合併整合為「M,1987」作品,文學密度更高,並找來新一代創作者崔台鎬與吳子敬一起合作,希望透過時間距離,新世代的眼光,重新看待過去的時代之於現在的意義。黎煥雄:『(原音)所以這是一個記憶的戲或者是你說是一個追悼的戲都可以,這個東西不是讓大家知道三十年前我就做了這個,做了那個,沒什麼好提的,如果只是為了那個東西,我說我們的習慣的話,是把三十年的自己揪出來的意思,賞個巴掌或是敲一下頭之類,是這樣的距離啦。』

台灣解嚴32年,黎煥雄透過作品「M,1987」作品,重新看待過去的年代之於現在的意義。(江昭倫 攝)

黎煥雄強調,不一定是每一次都要踩在察覺得到當下議題才叫做對抗,才有戲劇張力,有時候單單只是停下來記憶某件事,就是一個重要的戲劇動作。

對於多數出生於1987年後的幕前幕後創作人員來說,詮釋「M,1987」作品剛開始確實有一定難度,但他們希望可以藉由這次演出,讓更多人感受到當年那種原粹作品的珍貴之處。演員兼副導演崔台鎬:『(原音)導演形容1987年是一個廢墟,他覺得對他而言是一個記憶廢墟,對這個世代,對多數人而言是一個記憶廢墟,對我來言我也覺得這是被遺忘的廢墟的劇場表演狀態,所以我們試著在一直想在廢墟當中找到一個我們能夠看到,能夠再看到怎麼會有這個寶藏東西的感覺,透過這次的演出。』

「M,1987」將於6月28日至7月6日在台北剝皮寮演藝廳一連演出七場。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