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莫拉克十年】巨災淬煉防災新思維 國土強韌計畫永無止盡

  • 時間:2019-08-08 12:14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莫拉克十年】巨災淬煉防災新思維  國土強韌計畫永無止盡
莫拉克風災後,改變了政府防災思維與策略,其中科技防災成為一大趨勢。圖為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研發的3D雷達氣象監測系統。(NCDR)

2009年八月八日莫拉克風災重創台灣中南部,這是台灣首次經歷複合型災害。十年過去了,巨災翻轉了政府與民間防救災思維,整合性的防救災系統的建立、數位科技的應用及順應自然,成為政府防救災主軸。但面對極端氣候,強化國土韌性的相關作為沒有最好,只能精進精進再精進,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今年適逢莫拉克風災十週年,農委會水保局台南分局特別舉辦「莫拉克10週年災害事件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希望將十年重建之路的過程做一次總整理,同時傳承經驗,為未來防救災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礎。

巨災扭轉防災思維  打造國家防救災系統

漫長的十年重建之路,居民走得相當辛苦,政府也很努力,除了居民的安置、家園的重建、產業的振興,這場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水災帶給台灣的最大的衝擊,還是在防救災思維的徹底顛覆。

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指出,莫拉克風重新定義了台灣對於所謂大規模水患的定義,他們從沒想過一場風災竟會造成小林村滅村,死傷慘重,且水災發生過程中,維生系統的中斷時間之久,影響範圍之大,也超乎他們想像,形同二次災害,這些都改變了政府各部會既有的防救災思維與策略。

過去總強調人定勝天的想法,在莫拉克風災之後,順應自然成為普遍的共識,整體救災更是以走避、避災為主要思考前提,統整相關領域,建構我國的國家水災防救體系。王藝峰:『(原音)在災後,我們建立了我們國家水災防救體系,從預警、應變到災後復建、復原,我們建立一套可長可久的制度,今天這套制度讓我們在面對像明後天即將來襲的颱風的時候,我們可以有信心來維護我們居民的安全。』

水保局也精進行動式土石流觀測站設備,提供決策者更快速因應災害可能帶來的傷害,提前採取必要措施。(江昭倫攝)

建立水災災害防救體系很重要的關鍵就是事前做好風險控管,水保局在莫拉克風災後隨即展開一系列創新作為,包括主辦土砂論壇,集思廣益,希望提出全方位的土砂監測與土砂資訊管理決策平台;強化區域聯防,訊息的交換;建立自主互助的自主防災社區2.0;同時透過與企業的合作,帶動在地創生。

最重要是「提出大規模崩塌預警計畫。農委會水保局台南分局長傅桂霖:『(原音)我們射出了5支箭,最大的1支箭就是我們大規模崩塌預警計畫,在莫拉克復健的後5年裡面,我們提出了這樣的計畫,然後我們也預計在明年希望有幾個試辦區,能夠把整個防災系統做一個初步的操作,希望把目前推選出34處重點區位,做測試的話,希望把34處未來在下一期計畫能夠完全操作,讓我們台灣的防災體系占到世界第一名。』

由於莫拉克風災是台灣近年來最嚴重,且包含了颱風、淹水、山崩、土石流的複合型災害,對於主管山林坡地的林務局來說,其救災與重建的複雜度都相當高,為避免同樣的狀況再度發生,林務局也展開了對於堰塞湖以及大規模崩塌潛勢區的監測,同時追蹤土砂重點區域土砂運移到下游的趨勢,分析土砂運移過程可能衍生的二次災害評估。

但面對極端氣候,如何協助建立災後快速復原的自主防禦體系,則是林務局持續努力的目標。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處長張偉顗:『(原音)我們透過莫拉克這樣的一個災害,其實我們除了在我們的復育造林之外,我們也藉由這樣的經驗裡面,進行整個崩塌潛勢的調查,堰塞湖處置SOP,精進我們在國有林土砂防減災技術。我想氣候變遷的問題,山區複合型災害變成是一個常態,除了建立災後快速復原的自主防禦體系,我們也應該調適,提升整個地區的防災韌性跟永續發展能力。』

善用數位科技 智慧防災升級

莫拉克重創台灣,十年後,多數災區都已重建展現新的面貌。(資料照/莫拉克風災重建展示館提供)

運用數位科技投入防救災,也是莫拉克災後重建明顯的轉變,希望藉著科技的力量讓防災更容易、更精準。

除了「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持續加速災害防救科技研發及落實;台電也開始利用無人載具、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協助人工勘災。水保局也精進行動式土石流觀測站設備,並建置「土石流智慧防災決策網絡」,更快速因應災害可能帶來的傷害,提前採取必要措施。該套網路系統還榮獲2019世界空間地理資訊傑出獎「地理資訊技術創新獎」肯定。經濟部水利署也建置一套淹水預報模式系統,藉由研發路面淹水感測器搭配即時影像監控,提供即時淹水預報。

當年莫拉克重創的縣市,在這十年間也陸續導入科技應用,強化智慧防災。像是屏東縣政府就建置物聯網整合水情監測系統,並建立水情整合聯繫平台,提供縣府人員及時掌握災情快速做出因應。

台南市政府也運用物聯網科技,打造智慧防災資訊網計畫,全面監控水情資訊,並建置台南水情APP,整合土石流潛勢溪等警戒,提供民眾下載,呼籲自主防災,以減少損失。

極端氣候頻傳 防災精進永無止盡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在研討會中強調,如何善用最新數位科技投入防救災工作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空間。(江昭倫攝)

莫拉克風災後,台灣防救災能力大幅提升,但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頻傳,特別是短時間強降雨帶來的威脅,都讓台灣防災工作仍面臨不少挑戰。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指出,九二一大地震催生了台灣第一部災害防救法,後來莫拉克風災,又讓整部法律制度面更為完善;此外,「濕地保育法」、「海岸管理法」及「國土計畫法」等國土三法 .也以完成立法,目的都是為了強化台灣國土安全。

其他像是「自主防災」,公私協力 ,讓民眾大家了解如何避災、減災、防災的制度 也建立了,但氣候變遷卻是最大挑戰,防災工作若未落實,危害的不只是國土安全,也可能擴及其他層面。陳美伶:『(原音)氣候變遷造成我們的挑戰,它不是只是在環境破壞,不是只有在土石的問題,在水利的問題,不是!它對我們的生存空間,我們的產業,甚至我們能源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這是我們第一個面臨的挑戰,也是我們未來追求永續發展必須要去要解決的問題。』

陳美伶也強調,數位經濟、數位科技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產業結構的翻轉及公共治理的挑戰,因此現在面對國土安全,政府也必須要有不同的作為。包括大數據、區塊鏈、AI人工智慧、AR、VR、雲端計算、5G的數位科技的應用,在未來都應該投入國家防救災系統,目前這方面台灣做得還遠遠不夠。

陳美伶也提醒,台灣人口結構已經改變,少子化及邁入高齡化社會的現象,,投入防救災的人力可能會越來越不足夠,因此善用最新數位科技協助防救災更形重要。

十年前一場莫拉克風災,重創台灣;十年後,台灣防災能力蛻變重生。展望未來,我們仍將面對一次又一次天然災害衝擊,唯有強化國土的「韌性」,重視國土安全與治理,才能面對下一次危機!

 莫拉克十年  系列報導
系列1/消失危機進行式 等待歸人的小林村
系列2/重建・南橫・生命線
系列3/巨災淬煉防災新思維 國土強韌計畫永無止盡
系列4/失而復得的小林國小 要乘載小林人的新記憶
系列5/風災改變台北女孩教學路 守原鄉十年有成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