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互助與餵養 長濱最動人的「特產」

  • 時間:2019-11-18 11:27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互助與餵養 長濱最動人的「特產」
長濱在地人享受並分享不同的生活方式,成為長濱「生活風格」特色。(江昭倫攝)

長濱鄉位於台東縣東北部,接近花蓮,總人口數僅七千多人,人口負成長率高達45.1%,加上交通不便,堪稱台東的邊陲鄉鎮。儘管資源相對缺乏,但因為擁有好山好水、環境清幽,近年開始吸引不少外地人移居,也有許多旅外青年選擇返鄉,這些人彼此串連、互助,相互「餵養」,成為長濱最打動人心的「特產」。

台東縣長濱鄉,原名「加走灣」,阿美族語「瞭望」之意,依山傍海,東臨太平洋,擁有美麗的自然生態環境。不過因為沒有鐵路經過,交通不便,往往容易被旅人忽略,但如果願意停下來佇足,卻是一個相當適合慢活的鄉鎮。


長濱依山傍海,鄰近太平洋,天然景緻優美。(江昭倫攝)

長濱生活風格  自在、慢活

走在長濱街早市,短短一條街,卻生機蓬勃。由於在長濱生活的主要族群,阿美族占很大一部分,因此隨處可見翼豆、海螺、海菜、野生小苦瓜、醃漬物等阿美族特色食物,做生意是其次,大家聚在一起更多是聊天打發時間,面對外地來的旅客好奇的眼光,阿美族婦女們總能發揮天生幽默感,讓簡單的問候也能充滿笑聲。

長濱早市最美的風景,就是一群阿美族婦女聚在一起聊天,還不時與旅人幽默互動。(江昭倫攝)

長達十年時間都在中國大陸打拚的Vivian,為了家人,四年前決定回到長濱長住,因為喜歡吃西點,就開了長濱唯一一家麵包店,她的生活哲學是happy for Nothing,無所事事的快樂,雖然是做麵包,但每天只做自己當天想吃的麵包,沒有壓力,如果賣不完至少自己可以解決,一點也不浪費。

被戲稱是長濱「夜店」的「烤茶地」,賣茶也賣特調酒,老闆凱莉也是阿美族人,跟媽媽學酒釀,提升部落飲酒文化。她說,她的店不是開來做生意的,是提供大家聚會聊天的地方。「余水知歡」民宿管家巧雲,白天用巧手提供旅人豐沛的早餐,晚上則化身傾聽者,傾聽旅人的生命故事,也分享在地部落文化與故事,日復一日,樂在其中的心情從未改變。

位於長濱台11縣71.5公里太平洋沿岸旁,有一家名為巴歌浪船屋民宿餐廳,由阿美族人哈旺於2001年成立,是一間無菜單餐廳,目前由兒子里艾接手。里艾從高中開始就是讀餐飲科系,後來北上發展,都在大飯店廚房工作,如寒舍等。因為喜歡衝浪、釣魚,三年前里艾決定返鄉,接手父親餐廳。靠著在都會學到的技藝,里艾希望可以讓部落食材也有不同的發展。里艾:『(原音)最主要能夠是把我們部落食材發揚出去,其實不是大家想像中,原住民真的是很傳統,我們現在一直在改變,變得比較大眾化這樣。』


捨棄五星級飯店工作,里艾回到長濱接手父親餐廳,透過一手技藝,為部落美食變出新花樣。(江昭倫攝)

從高雄搬到長濱的小宥,也在長濱街上開了一間誠實商店「小屋子」,提供餐點服務,因為重視環保,小宥不提供一次性的外帶餐具,而是提供店裡餐盤作為外帶餐具,客人吃完了再歸還就可以,剛開始大家都還覺得有點麻煩,但久了大家也習慣了,最讓小宥開心的是,每個外帶的餐盤最後都完整歸還,一個也沒有遺失過。

除了提供餐點,小宥也將空間提供出來,作為「分享」的場域,有時是路過旅人借宿一晚,有時則策劃兒童閱讀活動、電影放映,或是一些講座、音樂會,邀請在地人自由參與。小宥說,這就是長濱可愛的地方,人與人相互影響、相互分享,生活原來可以如此悠閒。小宥:『(原音)很多當地人他們很可愛,像有個祁大哥他對環境很喜歡,他就在這邊跟大家分享,因為我們都覺得說這是可以被互相影響的,所以變成說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看到,原來台灣有這樣的步調生活,他們不會再覺得説長濱好無聊,所以我們透過這樣,當地人跟新朋友建立(關係),這是很棒的事情。』

互助文化 長濱最美「特產」

來到長濱,還可以發現到一個特殊文化,就是「互助精神」在這個偏鄉小鎮充分體現。

「長光部落新希望廣場」是由一群返鄉青年負責營運,提供旅人部落風味餐、還有醃漬物體驗,還找來了族人協助耕作,提供平台販售老人手工藝品,希望創造在地年輕人就業、讓老人有所用。他們也會收到來自其他店家「烤茶地」老闆凱莉免費提供的酒釀佐料,還有Vivian的好吃麵包贊助,讓旅人飽足同時,也感受到長濱互相扶持的人情味。


返鄉青年回到長濱,透過群聚力量,帶動部落發展。圖為「長光部落新希望廣場」嘗試為旅人提供不一樣的風味特色餐點。(江昭倫攝)

原本在台南振興街開店的耀威,今年初到長濱街開了一家獨立書店「書粥」,除了賣書,還提供換宿的方式,邀請旅人擔任店長,並將所有店內活動交由不同店長策劃。隨著店長個性不同、出身地不同,為書店帶來多元特性,像是11月的店長是香港人,書店裡就可看見關於「反送中」訊息。耀威:『(原音)我就用至少七天方式去經營換宿這件事情,這個做法後來得到很大的迴響,因為可能很多人在原本的工作場域是很寂寞的,或是很想要轉換他的工作跑道,或是想要嘗試看看可以這樣生活,或是想嘗試當一個獨立書店老闆的滋味,今年大概目前排起來今年是35位店長來這邊換宿,在這邊換宿的店長帶給書店很不一樣的滋味,因為我們附近很多鄰居會因為書店不一樣的店長,所以就到書店來。』


「書粥」獨立書店老闆耀威認為,長濱最美的地方就在於人與人之間互助精神。(江昭倫攝)

耀威説,他一直很希望到最不容易到達的地方,做一些不容易的事,在長濱開獨立書店圓了他的夢,他最喜歡長濱的地方,就是這裡的人並不希望觀光化,他們只想好好過生活,也因為在地資源不多,交通不方便,所以很多時候大家都是互相幫忙,像是他的書店偶爾會辦免費二手市集,提供大家交換日常所需,有時也會辦音樂會,或一個人說故事「交換」一個人唱歌,這種相助、相互餵養的模式,是他認為長濱有別於其他鄉鎮最大的魅力。

從小生長在都市的阿翔,來到長濱後也有同樣的體會。阿翔原本是新竹竹科新貴,娶了阿美族女孩,八年前為了一償岳父想要返鄉的心願,決定試著回到長濱發展,他買了一大片農地,開始當起了農夫,插秧種稻,還在當地利用廢棄貨櫃自己設計建造了屬於自己的房子,開起小酒館,取名「禾多」,也開放空地讓人露營,享受一眼瞭望綿延丘陵以及遠方太平洋的美景。

阿翔說,「禾多」除了指稻禾很多的意思,另因為「禾」、「多」兩個字加起來就是「移」動的意思,代表他目前仍必須往返東、西部的現況。

來到長濱,阿翔說,因為處於邊陲地帶,資源少,除了自己動手做,很多時候必須靠彼此相互支援,若有旅人造訪他的店,想訂餐,他就會請阿美族廚娘「鳳美」帶領婦女團隊策劃部落風味特色菜單,滿足旅人的胃。

正是這種「互助」精神,讓阿翔真正感受何謂「生活」。阿翔:『(原音)長濱的人其實大家都互助,因為長濱就是一個南北都是最遠的地方,我們只能靠自己,每個店家沒有多餘的錢請多餘的人力,所以很多都是校長兼撞鐘,有任何活動大家合作,你看我們剛剛的廚娘、部落的婦女們大家一起合作,所以其實我覺得這種互助,這個其實我覺得在都市感受不到。』

這幾年,政府積極透過地方創生,希望讓鄉鎮發展出各自觀光產業。但生活的人才是主體,「生活風格」也可以是一種賣點。

在長濱,一樣有太平洋、丘陵稻田美景、夢幻「金剛大道」以及鄰近石梯坪世界級地質等,還有東海岸首家法式料理Sinasera24等知名觀光景點,但因為地處邊陲,讓這個鄉鎮擁有與世隔絕的幽靜,沒有那樣的喧囂。

長期協助長濱的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很早就開始投入協助當地觀光產業發展,最近也準備導入運動元素,結合慢活、健康、酷老,為長濱觀光開發新的可能性;東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也開始盤點長濱特色,希望以「生活風格」,挖掘出長濱DNA,打造五感體驗的地方觀光模式。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長濱也能成為不一樣的「地方創生」典範。


長期關注長濱發展的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最近開始嘗試結合力格運動健護中心,希望讓酷老、健康也成為慢活旅遊長濱的一大亮點。(江昭倫攝)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