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失智「視界」什麼樣? VR科技告訴你

  • 時間:2019-11-22 12:5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詹婉如
失智「視界」什麼樣? VR科技告訴你
民眾透過VR體驗失智「視界」。(詹婉如 攝)

台灣失智症人口約28萬人,您瞭解他們嗎?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雖全球失智人口不斷攀升,但民眾對這項疾病的認識仍十分有限,因而導致對失智的恐懼與偏見。台灣社福團體自日本引入失智症虛擬實境(VR)體驗計劃,讓台灣民眾有機會,透過科技換位思考,了解失智者內心的恐懼與不安,提升整體照顧品質!

透過VR模擬 看見失智後恐懼

失智症究竟是什麼情況?只有影響記憶,忘東忘西嗎?

11月份,微涼的台北夜,有群人正在體驗「失智」!

指導員說:『(原音)你可以站起來體驗,你可以上下左右都看一看,如果過程中你覺得,好可怕!想尖叫也沒有關係,因為這個時候你就是當事人,你可以自然表現出最天然的狀態。』

依照指示,大夥兒戴起虛擬實境(VR)眼鏡,以第一人稱視角模擬病後症狀。

職能治療師、延希工作室柯宏勳執行長說:『(原音)戴上去,我馬上想到空間感的問題,可是沒有經過這樣體驗,真的很難體會;所以剛剛我們在分享,如果我是(失智)當事人,旁邊的人不要催他,因為我無法改變他看的感覺,若我再一直催,那種被害的感覺就會更重。』


體驗者透過科技,體會失智者看出去的失衡空間。(詹婉如 攝)

其實,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的組合,不只有記憶力減退,還會影響其他認知功能,包括語言能力、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甚至是空間感退化。

所以,您可能没想過,光是日常簡單的下車,對失智症患者而言,就像是站在101高樓一躍而下,有著踩不到地的恐懼。

照顧服務員子芸說,日照中心裡的確有長輩被家人送到中心後,遲遲不敢下車,現在終於明白,長輩內心害怕的究竟是什麼!

子芸說:『(原音)我現在知道了。哇!原來他看到的是這個樣子,原來他這麼的害怕,以前不知道的時候,我們真的只能安撫他,現在知道他是這麼害怕的時候,更覺得說,就是要更加的去安撫、去陪她。』

失智VR影片中,提供幾種虛擬實境,除了再現無法順利下車的恐懼、乘坐大眾運輸時的困惑,還有易被忽略的「路易氏體認知症」幻視,這類失智者,會把幻覺當作實際存在的物品,也因此常被家人質疑與不理解。

他為何無禮? 失智者需同理與理解

長庚大學物理治療系林佩欣副教授提到,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專業醫療人員,大家都對失智症症狀耳熟能詳,但自己非常事人,以致談出來的概念難以被具象化。

長庚大學物理治療系林佩欣副教授。(詹婉如 攝)

林佩欣說:『(原音)譬如說,如果是身體失能、行動不方便、老化肢體僵硬、眼睛看不到、聽不清楚,這些類我們現在都有一些體驗的設備,讓學生做體驗活動;可是失智這個部分就真的蠻難去理解的,他(失智者)很需要那種同理心,可是大家都不是真正瞭解,到底他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無禮、讓人家很難理解的行為;去體會真正的樣子,去經歷然後去瞭解,這種實際上出現在面前的那種瞭解,跟書上是非常不一樣的。』

然而,這種不理解現象,更遑論對初次接觸該項疾病的家屬,當照顧者無法理解,病後的親人究竟怎麼了的時候,甚至會以正常的狀況來看待認知功能缺損,雖然,「同理心以待」常被耳提面命,但在無法感同身受下,容易與患者產生衝突,照顧者也因此身心俱疲。

愛福家協會總幹事涂心寧說:『(原音)同理心跟理解,其實是真的很難透過課程或其他方式進入我們人心裡面,透過視覺刺激之後,我們可以有不一樣的深化,他(照顧者)理解之後,我們再去跟他談,失智症患者的服務應該如何進行?或者是患者要的是什麼。』

台灣愛福家協會與盤古銀髮聯手引進日本「銀木犀」株式會社所研發的VR技術,顯示360度的影像,讓使用者如同身歷其境。

目前開放社會大眾預約體驗,希望除了讓一般民眾真正認識這樣病症,也讓家屬透過體驗放下對失智症恐懼的標籤。

推廣認識、尊重差異 衛福部:與疾病共存

銀光未來創新協會許育寧理事長說:『(原音)對於家屬而言,面對失智有著無盡的恐懼,這比當事人還嚴重,而且不知道怎麼幫忙,即使我有再多的資源,還是踏不出去;新北市是第1個做失智100問的書,送到我辦公室那個,我擺了一年,就是不願意打開,因為我覺得,我不願意承認它(失智)真實的發生在我身上。』

許育寧理事長分享,自己高齡的雙親已被確診為失智症患者,長久以來,難以接受這樣的事實,但失智就像生了一場病,患者也期盼被像一般人一樣的對待,在能力許可下,存有獨立自主生活的權力,不需被特別標籤與污名化,做子女的在理解與正視病徵後,才能給父母最妥善的照顧。

透過科技,讓外界更貼近與認識疾病並不可怕!


衛福部長照司祝健芳司長(持麥克風者)盼國人增進對失智的認識。(詹婉如 攝)

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司長祝健芳表示,近年政府亟力宣導認識失智症,同時減輕主要照顧者的負荷,而另一方面需要努力是,讓社會理解這項疾病並消滅隔閡。

祝健芳說:『(原音)真的要去除掉偏見,不要再把它污名化或者是認為只要有失智症患者,那個場域就會雞犬不寧,大家沒有辦法和平相處;所以其實這一塊,後續其實要看可以如何有效的推廣,那重點真的就是,沒有什麼不一樣,大家要包容差異的存在,這樣的一個疾病,其實也是可以共存的,就跟癌症病患也是跟癌症共存一樣的道理。』

衛福部統計,台灣目前已有超過28萬失智症患者,預估2065年可能會有近90萬人失智;衛福部與台灣失智症協會設置「失智症關懷專線」已超過10年,服務量逐年增加,其中,年輕失智症患者的諮詢量也有上升的趨勢,占今年1到10月的電話量的8%,再再顯示,失智症的預防、延緩、照護與認識真的刻不容緩。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