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學者:中國用資源和強勢論述去主導國際合作

  • 時間:2020-03-18 14:16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韓啟賢
學者:中國用資源和強勢論述去主導國際合作
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吳瑟致(左)與政治大學東亞所博士王占璽(中)接受「這樣看中國」節目主持人張正霖(右)專訪

對於中國在國際組織與國際合作中的角色,政治大學東亞所博士王占璽接受中央廣播電臺「這樣看中國」節目訪問時指出,在過去,中國是跟隨國際遊戲規則,而現在是用資源和強勢論述態度去主導國際合作的內涵和性質。同時受訪的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吳瑟致表示,中國透過其影響力讓一些國家在國際事務和議題上站在中國的立場,這是國際關係上一種所謂代理人的概念。

政治大學東亞所博士王占璽與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吳瑟致接受中央廣播電臺「這樣看中國」節目主持人張正霖專訪。王占璽指出,中國的公衛體系在2002年SARS時的狀況是最低點,應該說是抽乾資源後的結果。而中國公衛部門從2002年到現在、將近20年的時間,是一個重建的過程。2002年SARS爆發時,中國受到很大的指責,包括公衛處理能力薄弱問題等等。另一方面,中國也在這個過程中希望能爭取國際支持,專業技術與國家形象等方面,中國追求或學習國際既有規範,21世紀前面10年很明顯是這樣的情況。

到了2010到2012年時出現明顯轉折,首先,國際社會對於支持中國這件事情開始有疑慮,認為中國開始強大,為什麼還要花這麼多資源支持中國,而不支持一些更窮的國家,所以很多國際資源慢慢從中國抽離出來。另外,中國對整個國際社會的互動開始出現轉變,從有所不為,轉向到講好中國故事,越來越強勢,而且嘗試用本身的意識形態和論述的建構去取代既有的國際規範。

在國際合作上,王占璽表示,像2017年的境外NGO法,很明顯就是對境外NGO在中國活動有所排斥;把國際勢力排除掉,由中國政府主導。在國際社會上,過去的國際合作是中國跟國際合作、中國去跟隨國際遊戲規則和規範。而現在是中國用本身的資源和強勢論述的態度去主導國際合作的內涵跟性質,這也反映出中國在國際社會角色上的明顯變化。

對於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的影響力,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吳瑟致指出,中國自2000年開始進入到新的階段,對外非常主動參與,像是推動資金到海外投資,把世界改變成符合中國的利益。在習近平上台後開始推動一帶一路與亞投行等等,主動提出基礎建設援助給一些國家,這些國家接受中國的好處或是說優惠的援助條件,當然在國際社會或相關的一些組織裏替中國說話,這在國際關係上是一種所謂代理人的概念。也就是說,中國透過其影響力去改變或是影響這些國家在國際事務、國際議題上站在中國的立場,像世界衛生組織(WHO)是其中一個例子。

此外,南太平洋的島國有一個非常緊密的經濟合作平台,中國透過有建交的島國去影響相關事務,像議題的討論,討論慢慢能接受所謂的一中原則,或對台灣的國際空間打壓。吳瑟致表示,從這些例子都可以看出,中國某個程度上在國際組織、NGO組織中都有很大的影響力。

詳細節目內容請收聽「這樣看中國」節目。(請點選連結頁面上的耳機圖案收聽)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